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6/2/24 8:46:00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阅读数: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原奶生产国,但是和畜牧其他行业相比,奶业发展仍滞后。我国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发展空间很大。当前国内外市场发生变化,我国奶业正在经历一场“寒冬”。目前,记者采访了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
记者:2016年奶价会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李胜利:2016年上半年可能仍会稳中下跌,不会上涨;9月~10月之后价格会有所回升。其中有三点因素将影响我国奶价变化:夏季奶牛会不会有突发性疫病,我国中小型养殖场、散养户(小区)奶牛淘汰数量的多少以及下半年国际市场会不会复苏。由于2015年饲料成本下降,例如玉米、豆粕价格下降了15%~20%,所以预计2016年奶价不会超过每公斤4元。
记者:2015年国内“倒奶”事件频发。今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吗?
李胜利:解决“倒奶”事件,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中国奶业高度商品化和国际化,很大程度上靠市场调节,国内压力较大。目前,我国规模牧场的单产提升增量完全可以弥补淘汰散户的减量。由于我国牛奶产量增加,但消费疲软,加之进口冲击,造成乳制品库存增大。为了减少库存,规模小、效率低的产能将会逐步被淘汰,从而提高奶牛的单产和生产效率,进而降低牛奶的过剩产能,保证供需平衡,稳定奶价。另一方面,需要利用科技提升产业竞争力,降低饲料成本。
记者:粮改饲的实施会对奶牛养殖,甚至奶产业有什么影响吗?
李胜利:粮改饲的实施直接降低国内奶牛养殖成本,而且玉米青贮是奶牛很好的饲料。首先可以增加种植青贮玉米农民的收入。2015年的玉米价格很低,增产不增收。如果农民种植青贮玉米并和养殖企业签订合同,就可以保证农民的收入。其次,可以促进农牧业的结构调整。再其次有利于奶牛养殖,牛场可以获得稳定的饲料来源和土地支持,提高奶产量。同时还能减少焚烧秸秆的现象,通过种养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生物量。实验表明,饲喂好的青贮饲料,每头牛至少增加2公斤产奶量。粗略计算,每头牛投入增加3元,按目前生鲜乳市场价每公斤3.9元计算,可增加收入4.8元。
记者:奶牛保险在全国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其中涉及可保奶价和可保奶牛两种,两者的功能对比和效益如何?
李胜利:奶牛保险的执行是由各地的保险公司承担,存在一定的差异,以牛场实物类财产保险为主。虽然在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各省根据不同的情况都制定了标准。例如,山东省就设定了奶价最低值,这是好事。奶价最低值是要由政府、物价部门、加工企业等共同制定的。从生产者角度看,奶价保护价保证其生产最低成本,保护了生产者的基本效益。建议由一些奶牛主产区牵头实行,但由于全国生产基础和条件不同,全国推行统一标准存在难度。
记者:建立奶粉收储制度有什么好处?
李胜利:奶粉收储制度是政府在生鲜乳供应过剩时,对额外增加收奶量的企业进行补贴,鼓励企业收奶的政策,可以平抑生鲜乳生产的季节性供给波动的问题。我国生鲜乳生产的旺季是在4月份~10月份,但牛奶的消费旺季是在春节前后,时间上存在矛盾,在生鲜乳供大于求时导致拒收量增加,在生鲜乳不足时又会产生加价“抢奶”的现象。奶粉收储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奶牛养殖的稳定和养殖者的利益,减少奶业的波动。但在面对进口廉价乳制品冲击时,需采取综合措施。
记者:进口鲜牛奶从澳大利亚牧场到我们的餐桌,最快只需72个小时。这将对我国奶业有什么冲击?
李胜利:进口鲜牛奶(巴氏奶)短期内冲击不大,且该产品价格太高。对进口巴氏奶,建议从制度设定上加以禁止。巴氏奶的保质期一般只有7天,来到国内后货架期和消费期已经很短,不利于保障消费者利益;其次是巴氏奶是不完全灭菌,存在着生物安全风险,并且来源难以追踪,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养殖业的安全都是一个潜在隐患。
记者:国际奶价与国内奶价的传递机制如何?
李胜利:从目前看,国内外奶价的传递主要通过进口乳制品的数量来传递,主要是进口大包粉和UHT奶。我国奶价高于主要乳制品出口国是一个常态化特征,而商品生产的国际化和贸易自由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特征。从近10年看,国际牛奶生产存在一个3年~4年的周期,其间全脂奶粉价格在每吨2000美元~5000美元区间波动,奶粉价格低谷时,国内部分企业转而使用进口奶粉作为主要加工原料,倒逼国内奶价下降。2013年~2014年我国奶源短缺时导致奶价升高,进口乳制品出口国有很高的利润空间,2年平均进口奶粉达到88.8万吨,进口价格在每吨4000美元~5000美元,刺激了主要出口国的增产。通过进口乳制品的传递,国内外奶价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