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评论 >  青海: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之路在哪里?

青海: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之路在哪里?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6/5/20 10:05:00 来源:青海日报 阅读数:

  2014年6月,农业部正式将青海设立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青海成为全国首个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根据计划,青海省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立保护与建设结合、保护与发展协调的草地保护利用机制,努力使草地生态环境趋于好转,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55%以上,草原生产能力得到恢复。

  从2008年起,青海省先行先试,通过“四位一体”综合施策,按照“三步走”战略,在全国率先试点并探索出适合青海实际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

  在此基础上,农业部要求,青海省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努力探索推进传统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及时总结成功经验,集成组装成熟模式,做好示范推广工作,探索出一套适合全国牧区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经验和新路径来。

  畜禽养殖价格“天花板”下移,成本“地板”抬升,农牧业投入边际效益逐年递减。尤其在生态和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的情况下,畜牧业面临高位护盘,高位爬坡的巨大挑战——

  只有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才是解决牧区生态环境、牧业持续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惟一道路。从而缓解牧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与保护环境、修复生态的双重压力,破解生产成本抬高和生产风险加大的阻力,使生产条件总体滞后的牧区走上一条高效发展之路。

  省农牧厅总畜牧师王会林介绍,探索这样一条持续发展之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不仅是全国广大牧区的迫切要求,也是青海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为核心,以实现草原保护和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的紧迫任务。

  从当前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繁重的任务在牧区。做好试验区工作,在加快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将有力促进整个农牧业现代化步伐,在更深层次上将有效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和约束,有利于形成全国草地畜牧业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更好地促进牧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就青海而言,转变发展迫在眉睫。全省天然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牦牛存栏量占世界的1/3,藏羊存栏量位居中国之首,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同时,纳入试验区建设范围的牧区六州,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6%,牲畜头数占到全省的83.69%,畜牧业产值占全省的62.59%,六州牧区人口已达到80万人,草场退化面积达90%……

  王会林说,只有推进试验区建设,才能改变青海省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产业化水平不高,经营主体培育滞后,信息化程度低,农畜产品加工水平和转化增值率偏低、产业链条偏短,附加值不高,产业龙头带动力不足,产业结构矛盾凸显等问题。

  今年1月8日,农业部正式批复了青海省编制报送的《青海省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总体规划》,确立了创新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六项机制,提出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途径和支持政策——

  “这是一项庞杂、繁重的系统工程,成功与否的核心在于各合作社股份制改造的程度。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只有完成合作社股份制改造,才能为整个试验区建设搭建一个最基础的平台,这也是破解技术推广、组织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增加综合效益等所有难题的关键。”

  王会林说,按照规划,青海省将在试验区先行试点、示范推广、全面提升三步走思路,创出一条地域特色鲜明、利于示范推广、政策体系配套、扶持方式科学、管理机制灵活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到2020年,将重点在探索创新草原生态保护,建立农牧业经营主体建设,探索集约化草地生态畜牧业经营,建立草畜联动,建立多元化服务和健全产业化发展六大新机制,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经验。

  ——创新草原生态保护新机制。包括试点并创建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监管机制,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加快草原原生植物种子培育和推广利用进程;开展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推进草原经营权规范流转,实现草原适度规模经营;创新退化草地治理模式,建立天然草地产草量动态监测及草畜平衡指标定期公布制度,推进建立绩效和奖励相结合的以草定畜政策;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牧户承包草原的准入和监管制度等。

  ——建立农牧业经营主体建设新机制。包括建立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基础的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大学生村官领办合作社能力;开展服务型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试点,加快专业化分工;推进生态畜牧业联合社创建试点,促进牧区资源要素优化重组,提升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探索集约化草地生态畜牧业经营新机制。发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组织优势,按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生产要求,开展草地生态有机牧场建设试点;加大可追溯体系、划区围栏、标准畜棚圈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统一化服务、产业化经营模式。

  ——建立草畜联动新机制。启动青海草食畜牧业建设和循环农牧业建设;扩大饲草料种植规模,开展粮食作物改为饲料作物试点,推进“种加供”一体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启动草畜联动试点,建立“牧繁农养”区域互补模式,实现草畜联动、循环发展。

  ——建立多元化服务新机制。将健全农牧业科技推广创新三级平台,加快产学研推一体化进程;扩大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推广范围,加大绵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技术集成与推广力度;推进新型职业牧民培育工作;探索建立草场管护员和水利设施管护员责任一体机制;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有灾防灾、无灾补饲的快速反应机制。

  ——健全产业化发展新机制。建立龙头企业联牧场新机制,建立股份制牧场;启动品牌提升战略,建立区域品牌标识准入制度,健全品牌商品质量标准体系;探索建立企业与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利益联结相挂钩扶持机制;加快电子商务试点,建立有机畜产品追溯体系,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和网络。

  今年在六州确定9个县、100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完成股份制改造等基础工作。重点在加快改善基础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创新驱动方式、建设方式和增长方式——

  经过多年探索,青海省已在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奠定了生产、生态、产业升级和技术等基础。目前,在已有项目建设基础上,试验区将加快改善生产基础条件,扩大饲草种植规模,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为持续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青海省将继续落实五个“绝不动摇”,建立试验区建设机制和制度创新清单,规范经验成型工作程序,转变“重建设、轻示范”建设模式。建立以生产要素整合、发展资源配置、支持政策匹配、试点经验凝练等为主要内容的试验区建设工作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加大考核奖励。

  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建设方式。今年起试验区将改变以往项目到户、分散建设的项目资金投入方式。转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确立集中扶持模式,以生产要素整合质量为依据,对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展开建设质量评估,确立“谁先整合,谁先发展”的扶持模式,将使支持重心向基础配套建设倾斜,向新型经营主体转移,支持重点向资源整合得力、运作规范的合作社倾斜。

  试验区建设最根本的目标是创新草地畜牧业增长方式。今后试验区将加快发展循环农牧业,实行草畜循环联动增长,促进形成粮饲兼顾、循环发展的新型增长方式。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依靠科技驱动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多途径联合开发区域特色产品,打开国内外市场。同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动试验区地方和农牧民可持续增收。王会林认为。

  “基础完善了,接下来就是产业结构调整,这是转变草地畜牧业方式的前提。”王会林说,首先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饲草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粮草兼顾新型种养结构,促进农业与畜牧业协调发展。

  其次是调整畜牧业布局、生产和产业结构。按照“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的基本思路,以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牧区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股畜产品加工企业,完善加工体系,发展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相结合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家庭手工业、农机服务、流通服务、信息服务、旅游服务等产业,“接二连三”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促生畜牧业新业态。

  视点短评:探索适合全国牧区推广的新模式

  农业部在青海省设立全国惟一的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力争到2020年,青海省将全面建立保护与建设结合、保护与发展协调的草地保护利用机制,努力使草地生态环境趋于好转,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55%以上,草原生产能力得到恢复。

  同时,全面建成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经营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高原特色鲜明的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机制,牧户加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比例和牲畜草原优化重组率达到90%以上。

  对于青海来说,这是一项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为我省全面推进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指导。

  为探索出一套适合全国牧区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经验和新路径。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在此项基础上,我省编制了《青海省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总体规划》,并获得农业部批复。

  对青海省而言,推进试验区建设,是充分展现青海省立足自身实际挑战发展瓶颈,实现草地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勇气和决心;是践行省委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打造绿色生态青海,实现省委庄严承诺的重要基石;是凸显青海高原资源优势,打造有机特色品牌,提升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丰富六州牧区民族地方产业业态,增加农牧民收入,维护地区稳定的基本要素。

  试验区的设立,既是国家对青海省创新生态畜牧业发展道路的高度寄予,也是青海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做好试验区工作,可以强有力地加快全省农牧业现代化步伐,有利于青海探索出一套适合全国牧区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经验和新路径来。

  故事传真:“取经”

  着晓乡平均海拔4500米,是囊谦县海拔最高的一个乡,也是全县*的一个乡,是囊谦县九乡一镇中为数不多的虫草资源富集乡。但这个乡仍然还有325户贫困户,占到了全乡总户数的近15%。

  今年,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晓乡党委政府结合牧业大乡的实际,坚持以生态畜牧业为主、劳务输出为辅的发展之路,为转变牧民思想观念、提升合作社效益,联点帮扶单位囊谦县纪委、监察局组织相关人员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和刚察县“取经”。

  观摩团参观了天峻县玉舟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联合社、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青海湖农场等18个合作社和风干肉、皮毛加工及藏式加工等7个销售点。

  在天峻县玉舟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联合社,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梅陇模式”的形成历程。由最初的几户,十几人入股,通过党员、干部、致富能人、待业大学生的服务引导,边学边做,在摸索中前行,使得更多的牧民以草场、牲畜作价入股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大家竞争放牧,彻底改变一家一户独立放养粗放型发展模式,奠定了现代畜牧业发展基础。

  在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负责人向大家介绍道,宁夏村作为州上和县里的现代生态养殖示范村,大力发展羊的高效养殖,实现牧民人均收入的稳步增收,并通过组建企业集团,以企业经营的模式,打造合作社后续产业,依托环青海湖旅游“农牧家乐”、民族手工艺品等合作社后续产业,加大劳力输出,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通过后续产业的发展,增加劳动收入。

  通过学习观摩,大家纷纷表示,生态畜牧业要发展,转变思想观念是关键。实现统一饲养、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轮换,可以弥补家庭独户模式存在的不足,促进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提高草场产出效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草畜永续利用发展。

  着晓乡巴尕村支部书记旺加说,我们回去后,把学到的看到的好经验和做法宣传到群众当中,让牧民群众放心地把牲畜和草山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和管理,打消群众思想上的束缚和心理上的顾虑,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的带头作用。通过“取经”,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增加收入。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csl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