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6/5/20 10:16:00 来源:青海日报 阅读数:
“天露”、“青海湖”、“小西牛”……每天的清晨,这些来自身边的牛奶,开启了我们一天的营养生活;“尕龙碗”、 “圣湖”、 “好朋友”,这些土生土长的酸奶,凭借无可比拟的自然口味,吸引着高原的消费者。作为全国四大牧区之一的青海,在纯天然、无污染的乳资源方面优势得天独厚。随着乳制品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不断提升,青海的奶业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在困境中谋划出一片新天地?如何在高标准的奶业发展轨道上不掉队、向前赶?让品质最好的牛奶走上更多人的餐桌?青海在努力……
“这片牧场的奶牛是低龄牛,你看,这不互相又掐起来了……那片是怀孕的母牛,所以牧场的草和泥要配得更松软,免得出意外。”指着眼前一片一片的牧场,青海江河源投资有限公司天露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万头奶牛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不停地介绍。
4月下旬,当记者来到养殖基地,看到眼前成群结队数也数不清的奶牛们在温暖的阳光下,悠然自得地散步、呼吸清新的空气、品尝着牧场工作人员为它们悉心准备的营养饲料,记者突然联想到了电视上国内乳制品广告最常用的一句话:最好的牛奶来自天然。作为全国四大牧区的青海,我们一直在天然的大牧场里出品最天然、放心的牛奶。
规模养殖,从源头守住奶源质量
2015年4月,1000头从智利引进的奶牛在经过百余天的长途旅行来到西宁,随后分别被运往青海天露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青海湖乳业有限公司等4个养殖基地,这些引进的奶牛在提升我省奶牛质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提高奶牛良种化程度,为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提质量,为良种奶牛种群扩繁等方面被寄予厚望。
正如记者在天露乐都养殖基地看到的那样,奶牛们自由进食,畅快饮水,牧场里既有可避风避雨,又通风良好的敞开式钢结构标准牛舍,还有管理人员24小时全程健康监控。每头牛的耳朵上都带着自己的“耳标”,这就是每头牛的身份证,从出生开始,来自于哪里、身体状况、父母亲是谁……都可一目了然,从牧场到餐桌的追溯体制就这样诞生了。
透过落地式玻璃窗,记者看到,奶牛们井然有序地进入挤奶厅,自动“识别”着自己的位置,然后头朝外调转尾巴进入各自通道,自动化装置完成检测、识别、挤奶、计量等工作,15分钟后,刚挤出的鲜奶进入迅速制冷的“保鲜罐”中,缓冲温度要求必需保证在3-7摄氏度,并第一时间向天露在西宁市的生产线转运。
这样的规模养殖,如今已经在全省牛奶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中成为共识。
吴继芬,青海江河源投资有限公司质量总监。她说,“天露”*的任务就是“把好优质奶源的关”,所以,这两年企业已经陆续投资1亿多元在奶牛养殖基地建设上,目前存栏良种奶牛10000余头。而另一家龙头企业——青海青海湖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目前也在湟中县田家寨新村及湟源县大华镇池汉村,建成自己的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基地,自建牧场实现了原奶的自控。
来自省农牧厅的数据显示,近几年,通过省级支农资金和农业部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截至2014年,全省存栏1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场53家,存栏纯种能繁奶牛1.6万头,年产商品奶4.78吨。青海省从事分散养殖的奶农有31268户,共饲养能繁奶牛12.61万头,年产商品奶8.3吨,占全省商品奶产量的63.45%。
高端设备:生产环节一丝不苟
除了企业在规模化养殖方面做出的努力,近些年来,青海省生鲜乳收购站的监管功不可没,这项始于2008年的工作,由于多年的持之以恒,为提高全省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推进生鲜乳收购站的规范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夯实了基础。
近几年,全省共安排省级支农资金673万元,开展生鲜乳收购站建设、改造和提升,通过更新硬件设备,增强检测手段,改善基础条件,健全档案记录,加强技术培训等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
正是有了上述的基础工作,农业部连续6年(每年两次)对青海省生鲜乳收购站及运输车辆进行的抽查结果表明,青海省生鲜乳收购站鲜奶一直以100%的合格率“行走市场”。
另外,乳制品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引进先进设备,提升工艺水平也是产品质量的*保证。以天露乳业为例,14条生产线中10条都是从瑞士利乐公司进口的国际最先进设备,过去传统意义上的牛奶,已经在新设备、新工艺的均质过程中,粗大的脂肪颗粒被瞬间产生的高压打成微米,而更易消化吸收。严格的企业标准,让“天露”成为青海省*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的乳制品企业。倡导只做绿色鲜奶的“天露”,正在通过高标准的技术手段,将鲜奶的保鲜时间从2、3天缩短到6小时,吴继芬告诉记者,这也意味着,牧场中早上挤的牛奶中午就能端上市民的餐桌。
此外,天露乳业“乳制品扩能改造项目”、“建设省级乳品研发检测中心,有机牦牛乳制品加工改造;特色乳制品加工技术改造,高原特色凝固型酸奶技术改造”等依托省上“双百”工业项目进行的技术创新,让乳制品龙头企业整个检测水平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
而另一成长仅仅10年的企业,青海湖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也引进了瑞典爱克林生产设备,正在大力开发低温冷链酸奶、鲜奶产品。
“为人类奉献最健康的乳制品”这句话,在青海并不仅仅是一句夺人眼球的口号……
政策助推,为做强青海奶业保驾
散养奶牛生产质量安全一直是青海省奶业监管的难点和重点,作为青海省奶牛生产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全省农牧部门希望通过扶持壮大“出户入园”奶牛养殖场,将农户散养奶牛“入园”在规模养殖场,强化企业与奶牛养殖户的利益链接,在确保奶农利益逐年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减少散养奶牛养殖数量,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统一提供场地、统一提供饮料、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挤奶、分户核算、分户饲养……省农牧厅从解决奶牛散养、散挤、散收关键问题入手,通过散养奶牛出户入园项目实施,逐步达到奶牛标准化生产、管道化挤奶,理顺生鲜乳产销环节,进一步保障青海省生鲜乳质量安全,实现奶业可持续平稳发展。
而目前,“出户入园”的奶牛养殖场都以通过省级认定的规模养殖场为标准,有较为稳定的生鲜乳销售渠道,能够保证入园奶牛散养户的基本收益,也能够保证生鲜乳生产的质量安全。
外貌评分不合格进不了园,布病和结核两病检测不合格入不了园,五岁以上的老龄牛严格禁入,18月龄以下的牛放宽至12月龄,入园品种为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严格的标准为散养奶牛出户入园提高了门槛,设置了奶源安全保障线。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相关各县共组织合格奶牛3040头, “出户入园”分别进入西宁市、海东市21个奶牛养殖场。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青海省奶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传统奶业向现代奶业跨越,2015年,青海省《关于促进奶业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始实施。
青海省计划利用6年时间,初步建立起以适度规模养殖场(小区)为主体,奶牛养殖大户为补充的奶牛发展模式,在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建立起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定价机制。力争到2020年,青海全省牛奶年产量达到48万吨,纯种荷斯坦奶牛存栏比例达到85%,存栏奶牛5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规模养殖户饲养奶牛到机械化奶站挤奶比例达到50%以上,牛奶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乳企以合同契约形式收购奶站的生鲜乳比例达到90%以上,奶牛养殖场粪污污染物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60%。最终,达到促进全省奶业健康稳定安全发展,丰富城乡居民“餐桌”供应,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