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7/6/8 14:20:00 来源:央视网 阅读数:
这是笨鸡?还是秃鸡?难道是斗鸡?他叫杨洪谦,这些战斗力爆表的鸡,就是他养的。为了养这种鸡,他差点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也因为这好斗的鸡,他四年翻身,2016年,销售额超过600万元!看老杨如何靠鸡中的战斗鸡,实现梦想!
他叫杨洪谦。
在这300多亩的苗圃里,他养了12000多只鸡,这些鸡,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杨洪谦:碰上不顺眼的,一言不合就开始打。
这些家伙,打架之前,还要先把脑袋上的毛立起来。打不打得赢,先唬住对方。
杨洪谦:那只就属于战斗力爆表的那种,就是说比它大的比它小的全都不怕,就是脖子上都没有毛的那一只,对。身上毛基本上都没有了,它就属于不把衣服脱了打不过别人那种。
惠会:远处那只也是。
老杨:对,那只也比较猛。
惠会:那只也是打得(没有毛了)。
你瞧这家伙,打得毛都快没了,还四处找对手呢。
老杨说,他的鸡战斗力爆表,就是因为活得特别自由。
每天清晨,老杨都会把它们从鸡圈里放出来,这一万两千多只鸡,就在这300多亩的树林里自由遛弯儿一整天!没事儿找找虫子,再打打架,还动不动就上树荡秋千。不仅如此,这些鸡最小的也有6个月大,用老杨的话说就是,战斗经验特别丰富。
老杨今天要在基地举行一场比赛,虽说大公鸡厉害,可他还是要抓两只做奖品。
你别看这脚边儿上到处都是鸡,可要想抓住,还真不容易。
杨洪谦:这种抓法绝对抓不到。因为它一看到人靠近它直接就飞跑了。我们平时抓的话,就得慢慢地,从背后靠近。抓只鸡太费劲了。白天抓个一两只还可以,批量抓的话不行。十几个人,一小时也抓不到几只。
工人:这鸡很好打,好斗,野性比较大。所以说白天不好抓,只能是晚上抓。
我们刚准备好一只大公鸡,老杨的客人们就陆续到了,今天,他要举办的是一场小朋友的捡蛋比赛。
杨洪谦:我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导弹部队,我们这个不是导弹是找蛋,我们去树林里面找鸡蛋,小孩子带着我们的帽子,然后拿着篮子去找鸡蛋,(拣蛋数量)最多的小朋友,我们会奖励这只大公鸡。
杨洪谦请来的 全是他的客人,一则 是为了让他们看看 平日里买的鸡是怎么长大的,以后买得放心;二则,大伙儿玩得高兴,发个朋友圈,就能成为老杨的一个个活广告。
小朋友:阿姨我捡到鸡蛋了。
惠会:你捡了几个?
小朋友:两个。
小朋友:我的最多。
比赛很简单,小朋友们玩得很高兴,最终,大公鸡被这个小女孩儿赢走了。正好到了饭点儿,杨洪谦支起铁锅,给大伙儿做上了铁锅炖鸡。
杨洪谦:今天为了招待大家,老板亲自下厨了。
杨洪谦负责炒鸡块,这位大哥,则给锅边儿贴上了面饼,老杨说,这就是当地老百姓最喜欢的炖鸡贴饼子。
好吃好吃。
这饼子一出锅,大伙儿都围过来了,一边吃,还一边夸老杨。
客人:他家的鸡,煮出来的鸡汤,特别油亮,还很香,后味还甜。因为它生长时间长。其实吃他家的鸡就已经很放心了,再来就是来玩的。
客人:刚才发朋友圈了。
惠会:你发朋友圈了?
客人:对,发朋友圈把我们(吃)的地锅鸡,还有锅饼发了之后,反响很大,(朋友们)说你怎么不告诉我。
如今,老杨的基地每年能卖出5万多只鸡、100多万只鸡蛋,平均每只鸡的价格能达到100元。而杨洪谦也用4年时间,从几乎身无分文的人生低谷,一跃翻身,2016年的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
老杨的事业小有成就,可他说,这背后有一个人是大功臣,在创业路上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可这个人在上学时,却没少欺负老杨。
杨洪谦:那时候我们坐同桌,我老逗她,我逗她她生气就用书敲我脑袋。我现在就告诉她,我现在脑子不好使,都是她当时用书敲的。
李丹:他捣乱我就拿书敲他。
惠会:他说他现在有时候脑子不好使,就是因为那时候你敲的。
李丹:那不可能,他现在属于年纪大了,脑子就不好使。
互相挤兑,就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当年,两人大学毕业后都在青岛工作,便从朋友变成了恋人。
那时,杨洪谦做导游,一年能赚个十几万元,他在青岛买了房,买了车。
可就在他们结婚的前一年,老杨的一个举动,彻底颠覆了他们的生活,至今,提起那时的境况,李丹和妈妈都控制不了情绪。
李丹:他自己选了这么一条艰苦的路。
妈妈:可苦了在那里,你不知道,住得那地方,就像要饭的似的。
好好的日子怎么一下儿过成了这样?杨洪谦当年又做了什么呢?
2011年的一天,老杨帮同事带旅行团去青岛崂山,客人在山里的农家乐吃过了炖土鸡后,觉得味美又有嚼劲,又看到院子里散养的土鸡吃的是玉米粒、麦麸,觉得很天然,就提出想买。
可老板开口说了个价格,让杨洪谦都很意外。
杨洪谦:当时的价格定得还挺贵的,两三百元一只。当时,肉鸡还是占市场上的主流的,也就是卖五六元、七八元钱一斤,一只鸡的话大约在二三十元,而当时那种小跑鸡已经卖到两三百元一只了,就是说这个价格是非常高的,基本上相当于(市场上肉鸡价格的)十倍。
尽管价格高,客人们还是把老板的十几只鸡都买走了。
老杨从小在农村长大,他没想到,散养的土鸡能卖出这么高的价格,回来的路上,他动起了赚钱的脑筋。
杨洪谦:(当时)像那种散养鸡的养殖成本不会超过一百元,崂山里面的养殖户都是养得比较少,三五十只,一百只、八十只这样,我就想,如果把这个养殖的量扩大,养上几万只的话,我估计一年的话会有个几百万的收入,应该是很轻松。
回到市区,老杨和李丹商量了一下,就在青岛周边租下了15亩地,养上了7、8千只鸡。每天早上把鸡放出去,晚上再赶回来。
从那时起,老杨就发现,这些鸡特别爱打架。
打架是很平常的,我也很喜欢看它们打架。没事儿拿一点粮食,在这给它们扔,看这鸡打斗,挺好玩。
当年,杨洪谦也和现在一样,看着鸡打架心里就高兴,在他看来,这些打架高手长势好身体棒,等十个月一到,七千多只鸡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可到了销售季,上门来的经销商们瞅了瞅老杨的鸡却压根儿不愿收购,给出的理由让杨洪谦哭笑不得。
采访时,老杨就带我们去了金乡县的活鸡销售市场,他说,来到这儿,就能知道他养出来的鸡,经销商们为啥不愿要了。
惠会:到周边收鸡你们都愿意收啥样的?
老板:就是毛片好的,长得俊的,上养鸡的那里一看,长得不好看的,毛片不好的都没人要。跟人一样,丑,(客人来了)就不愿意要那样的。
老板:他们要什么样的,咱就给人家称什么样的,买东西也捡好看的买。
问题就出在毛上。
笼子里的鸡,老百姓看上哪个买哪个,在这市场里,别说秃毛的鸡,毛少的都找不到。
老杨:我觉得(鸡打架打到)没毛的话,肉质肯定更好吃,希望能卖个好价钱,结果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外地的经销商,看到我们这些鸡之后,就说你们这个不能叫笨鸡,这打得完全都是秃毛了,可以说叫秃鸡。
杨洪谦怎么都没想到,居然会在鸡的颜值上栽跟头,他和经销商一遍遍解释,这样的鸡肉质肯定好,却压根儿没人理他。
屋漏偏逢连阴雨,销路还没找到,老杨的鸡却得了一场大病,一个月功夫,就死得没剩几只了。
老杨:
妈妈:没事儿妈妈,挺好的,来了就说,挺好的。
妻子:报喜不报忧。
几乎身无分文,老杨不知道怎么面对家人。可那时,他心里却有另一个想法越来越强烈,他不想就这样认输,在他看来这一次失败,只是因为没有经验。这一年的经历,让他更确定,自己坚持的养殖方式,未来一定是有市场的。
老杨:我们来养殖一种真正的无残留无公害的农产品。
老婆:
那时,从朋友到家人,只有李丹一个人支持老杨做他想做的事。那一年,他们卖掉了青岛的房子,回到老家金乡县,李丹把嫁妆私房钱全都拿出来给了老杨,她想让丈夫完成自己的梦想。
李丹:别人不支持他,我得支持他。
惠会:为什么,你为什么这么觉得。
李丹:别人对他来说还不那么重要,我觉得我的立场还是很重要的,对他来说,对吧。连他最亲最近的人都不支持他,他怎么继续下去呀?我要做他强有力的后盾。
带着妻子的支持,2013年,杨洪谦在金乡县再一次开起了鸡场,老杨格外珍惜这一次机会,那时,他几乎每天都守在鸡场里,没钱请工人什么都自己干。他说,最放松的时刻,就是自己烙饼吃的时候。
辣椒,鸡蛋。
老杨说,当年的烙饼可没这么好,啥菜都没有,但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儿,苦点累点他都不怕。
不仅如此,他还有了更多思考。
要想把鸡卖出高价,光是埋头好好养是绝对不够的,老杨琢磨,一定要找到一个能让产品一下子被人记住的标识!
一天,他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抬头看到了一个牌子,这牌子上的字给了他启发。
金乡县,是全国有名的大蒜之乡,老杨琢磨,为什么不好好利用金乡大蒜的名气呢?
金乡大蒜非常有名气,所以我就想用金乡大蒜喂鸡,这样的话,用金乡大蒜这个名气打出一个独一无二的笨鸡品牌来。
老杨看中的不仅是金乡大蒜的名气,还有一种功效。
采访时,他就用大蒜给我们做了个小零食。
老杨点起一堆火,等明火灭了,把大蒜丢进去,烤一会就能吃了。
给你一个尝尝,有点烫,
真烫。有点像烧烤的烤大蒜。
有点。
但是烤得比较软了已经,
这个还有点焦,还有点焦味,挺香的。
一点辣味都没了
没辣味了。
完全没有了。
不光口感可以,效果也很好。我们小时候就这样,小孩子偶尔有点拉肚子,或者肠胃不好,家长是不会带他去吃药打针的。吃这个(用火烤过的)大蒜就有效果,就管用。后来才慢慢知道,就是用了大蒜杀菌消毒的作用。对人的效果这么好,那对鸡的效果怎么样呢?
一直以来,老杨想做的就是少用药或者不用药的养殖模式,小时候的偏方给了他启发,也许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鸡的疾病,而他的想法也得到了证实。
在饲料中添加百分之五左右的大蒜素,也有些(养殖户)用鲜大蒜,弄碎它,掺进饲料里,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抗病效果,使用了以后,对家禽以及一些家畜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控制效果比较好,杀菌作用比较突出。
可是给鸡喂多少呢?大蒜味道重,放多了鸡压根就不吃,就算是吃了也会严重刺激肠道,而放少了又起不到杀菌防病的作用。
老杨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实验,他把100只鸡放在一起,不断调整放入饲料里的大蒜的比例。
说起这比例具体是多少,老杨还挺神秘。
惠会:大蒜就用这么一袋对吗。
老杨:对,具体的数字我还不方便透露,因为(这个数字)是严格经过长期实验得出的比例,也算是我们的核心机密,这个比例是非常严格的。
除了大蒜,老杨还找到了一种活性菌,加入饲料里,中和大蒜的刺激性,就靠这个配方,他终于实现了那个少用药甚至不用药的养殖梦想。
不仅如此,老杨还把鸡按年龄大小分开养,就因为当地人喜欢至少六个月大小的鸡,养的时间越长,市场价格越高。
采访时,老杨就抓了几只鸡,教了记者一招,怎么大致判断鸡的年龄。
老杨:随着它年龄的增长,鸡腿的后面有一个比较尖的突起。
这个就是,很大一个,像黄豆一样,黄豆这么大。
这个还不算太大,时间还不算太长。
这个大概是多长时间的?
这个是大概六个月。
而老杨手里这只一年多的鸡,脚上的突起已经长到了一厘米长。
老杨:不能做假。
养殖时间长,成本高,老杨一直舍不得贱卖场里的鸡,从那时起,他也开始挑客户了。
采访时,他就常常接到这样的电话。
杨洪谦:价钱肯定是高,不一定合适,我现在一直走的是网上的零售(渠道)。
我们听老杨这意思,是不太愿意卖给人家。
杨洪谦:他是想走批发渠道,我是觉得不太合适,我们零售的价钱比较高。
惠会:你还是不愿意批发。
老杨:对,价格比较高,再一个批发根本体现不出我们的特点。
不低价批发,老杨必须开辟自己的销售渠道,将销售的主动权握在手里。
2015年,他瞄上了一块300多亩的苗圃。这块地仅一年的地租就要十几万元,而老杨却坚持一定要租下这里。
老杨:旅游区比较近把游客引流到我们这个基地。来进行亲子活动,
距离这片苗圃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是一片民俗旅游区,老杨就是看中了旅游区的人气。节假日,老杨在旅游区打广告,吸引游客来基地里,免费品尝地锅鸡、做游戏,*的要求就是大伙儿能发发朋友圈帮他拉动人气。
老杨:发朋友圈。
看,这就是顾客们发的朋友圈儿~老杨通过客户们的口口相传,迅速扩大了知名度。
如今,他的一只鸡平均价格能达到100元,鸡蛋能卖到1元多一枚,2016年的销售额超过了600万元。
下一步,老杨还想继续扩大规模。不仅如此,他还有个更大的梦想,就是赚更多钱,带着老婆和女儿去旅行,去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