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7/6/23 9:53:00 来源:华龙网 阅读数:
耳立之年曾在河北打工多年,仍然难以改变家庭经济拮据状况,年过不惑之时毅然回乡创业,在深山里兴办养猪场。重庆石柱县龙潭乡龙潭村通塔组农民,现年47岁的周兴支通过发展规模生猪养殖,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和创业致富明星。
规模化养猪场“隐居”深山密林间
从石柱县城出发,往龙潭乡行进,小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大山深处的龙潭乡龙潭村通塔组一个小地名叫杉木台的地方,山坡上空气清新,林木苍翠,鸟语悦耳。
周兴支创办的生猪养殖场就掩映在这片树林里。初夏时节,气候宜人,周兴支身着一身工作服正在猪场指挥两位工人消毒防疫,接仔生产,忙得不亦乐乎。
保育区内,150头待产的母猪已隔离在笼中,不时仰起硕大的脑袋就着自来水龙头吸上几口。刚出生的仔猪有的在姗姗学步,有的在圈内自由漫步。育肥区内,有的肥猪在呼呼大睡,有的在你推我攘……
“目前,共养殖生猪1300多头,主要是我自己在抓生产管理,我先生和儿子负责饲料运输和肥猪外运……”身材矮小的周兴支介绍说。
今年以来,虽然生猪价格下滑,但是天鹏生猪养殖有限公司已出栏商品肥猪800余头,出售仔猪1000余头,销售收入在250万元左右,其生猪市场覆盖四川、重庆和邻近的利川、恩施等地……
周兴支告诉笔者,之所以拼命创办实业,拓展发展空间,主要是因为过去“穷怕了”。
打工生活艰难困苦坚定回乡创业理想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成家以来,周兴支夫妇早出晚归,勤劳苦干,一家人守着几亩薄地,劳碌一年仍然难以解决家庭的温饱问题。
后来,夫妇俩跟同村的老乡千里迢迢到河南打工。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长年累月加班加点工作,其劳动量远远大于在家务农的工作量,除去日常生活开支和每年回家过节的费用,每年余下来的钱所剩无几,打工的出路遥不可及。
夫妇俩经过深思熟虑着,在外打工一辈子,还是给别人打,只有找准门路自己创业,才是改变家庭面貌的可靠出路。2010生猪市场价格一路看好时,周兴支夫妇毅然决然回到老家。
“开办养殖场时,我就坚持走自繁自养的道路,这样才有更大的发展的空间和利润空间……”周兴支介绍说。
事实证明,她的发展思路和做法是正确的。一头仔猪成本近千元,如自繁自养,每头仔猪的成本最多在500元左右。仅繁殖仔猪一项,每年出栏4000多头,一半自己办的养殖场育成肥猪,另一半市场出售,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
创新管理成为创业致富明星
在养殖场走上一圈,自动双管式配料输送线入槽、自来水入“户”,一系列配套设备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和好奇。
“这都是我自己设计的,只要那边的粉碎机一开,配好的饲料经过粉碎后,通过管道就源源不断自动输送进每个猪舍的槽内,通过机械化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作量……”周兴支介绍说,猪要喝水时,嘴对着水龙头用牙一咬,水就自动流出来,方便得很。
“深山养猪空气好,污染少,容易防疫病,生猪长得快。”养殖场开办以来,周兴支夫妇给养猪场建起沼气池和污水处理池,实行生态养猪。
周兴支看上去与一般家庭妇女无异,但是经历数年的生猪养殖,摸索出的创新管理经验和技术革新办法却让人称道。
由于农村劳动力紧张,周兴支每次收购玉米高达100吨,请人下车每吨15元的劳务费还找不到人。自己一家三口,有时候要通宵达旦才能完成100吨的下车任务,其劳累程度苦不堪言。
“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下料仓,玉米拉来后直接倒入料仓里,料仓下面配置有粉碎设备,要粉碎时打开下端的控制闸板就行……”周兴支介绍说,通过技改,每次进玉米的1500元下车费就直接省出来了,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节约了生产成本,又减轻了劳动强度。
基地依山而建,几个工人在背物抬料,正在扩大养殖规模。到年底时,生猪存栏数量突破2000头是这位创业致富明星的又一大目标。
“周兴支是我乡回乡创业脱贫致富的榜样……”石柱县龙潭乡政府工作人员在介绍时说,在致富的同时她不忘帮助附近的群众,想买猪没钱的,很多都是先把仔猪拖回去,养成肥猪出售后再来给仔猪本钱,在饲养的同时她不忘记进行技术指导。
一天下来,周兴支只有在晚上喂完猪,关上猪圈后,才有空闲坐下来用手机上上网,看看相关信息。她笑着说,现代创业都跟信息、网络挂钩,手机里有好几个养殖微信群,大家一起聊聊,掌握市场动态,互通市场信息,坐在家里,可决胜于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