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7/11/20 13:50:00 来源:会同新闻网 阅读数:
“我割完了两分地的薯藤,每斤0.3元,可以卖400多块钱。”怀化市会同县沙溪乡玩洞村贫困村民林世福,在自家的红薯地里,指着一大堆红薯藤高兴地说,自从村里办起了生态养殖合作社,以前没人要的红薯藤便卖俏了。今年他家红薯地,收割藤蔓两季,加上即将开挖的红薯,1亩地创收4000余元。若加上大叶青菜、萝卜、南瓜等出售所得,林世福夫妻今年卖青饲料收入1万余元。
“方圆20里的红薯藤都让我们收完了。”2016年初,沈卫平带着“养土猪、卖乡愁”的家乡情结,返乡创业。他租下家乡玩洞村荒置了10多年的山头旱地100余亩,投资300余万元,办起了“巴马香猪”生态养殖场,并牵头成立了源生生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江浙等地多家肉食品市场签订供销合同。
据悉,巴马香猪是一种土猪,原产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沈卫平说:“巴马香猪很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养的那种萝卜猪,生长周期在7个月以上,但体型不大,出栏时每头只有30至50公斤,是我喜欢的儿时吃的猪肉那个味。”
2017年7月开始,该养殖场出栏“香猪”700余头,收入100余万元。目前该合作社生猪存栏1500头,每天至少需要青饲料2吨,沈卫平不但邀请当地贫困村民入股合作社,雇主他们参与生产管理,还发动贫困户大量种植青饲料。
“我种了42蔸金瓜,卖得1000多元。”在沈卫平的带动下,村民侯迁发在新造的杉木林里种了37株南瓜。秋收时,沈卫平按0.4元每斤的价格开车前往收购。侯迁发高兴地说,南瓜好种易收,以前家里种1株都吃不完,任其烂在了藤上,没想到现在还可以卖钱。
贫困户李要平2016年初易地搬迁后,一直担心离开原来的山、田,找不到收入。2016年李要平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3万余元,今年又与沈卫平签订10亩地的牧草种植合同,由合作社提供田地、种子、肥料,并按市场价收购,预计年收入3万元。
“今年已收购了20万元左右的青饲料。”据沈卫平介绍,该养殖基地规模稳定后,每年消耗青饲料700余吨,价值40余万元,仅此一项至少可以带动10个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该合作社已经与附近25户村民签订青饲料供销协议,其中易地搬迁贫困户1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