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固原石羊村为何能“牛气冲天”(图)

固原石羊村为何能“牛气冲天”(图)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7/12/21 10:24:00 来源:宁夏日报 阅读数:

绿色畜牧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贫困地区稳定脱贫,更离不开产业带动。贫困地区自然条件通常不佳、发展产业基础薄弱,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一般较弱、抗风险能力较低。在贫困地区如何寻找适合的产业,如何建立更加高效的组织形式?记者近日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石羊村蹲点采访3天,近距离观察该村实现产业兴旺的探索与实践。

  10年前,石羊村还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贫困村。穷到什么程度?有村民回忆,当时小汽车是不敢开到村里的,一旦进来就会被团团围住——都是伸手要救济的。

  如今的石羊村,40%的家庭有了小汽车。冬日走在这个小山村,目之所见,是一栋又一栋养殖圈棚、贮草池和新建的砖瓦房。

  这其中的变化,与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分不开。

  从5户到320户

  走进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办公室,一张养殖户分布图引起记者兴趣。

  “看不懂吧?这上面标识为白灯的农户养殖肉牛5头,标识为彩灯的达到10头,标识为蓝灯的至少在20头以上,一共是320户。”合作社理事长马万武热情介绍。

  如今,石羊村农民养殖肉牛已成燎原之势,但说起起初的星星之火,马万武仍有掩饰不住的心酸。

  马万武原是个牛贩子,专搞跨省贩运。2007年,他被外省区多户捆绑经营模式所触动,萌生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的念头,“石羊村饲草料丰富,具有搞养殖的优势。”此后,马万武在中国肉牛养殖专家曹兵海指点下,在固原市第一个注册成立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挂牌的时候,穷得连间像样的房子也没有。怕前来捧场的人笑话,就借村小学的房子搞了个仪式。结束后,我将牌子扛回家挂在土房子上,咋看咋不顺眼。”马万武说,“村民也不理解,都说你养牛就养嘛,挂个牌子干啥。我说破了嘴皮,全村却只有5户入合作社。”

  村民为啥不想入社?主要是合作社还没有让他们尝到甜头!

  认识到这一点,马万武决定先从村民最犯愁的贷款问题入手。“当时农信社不愿放贷,担心村民信用差,怕还不上。”马万武说,“我找到负责人说,养牛是个好产业,今后万一他们还不上,我来还。”

  最初入社的5户,就这样每户贷到了3000元。合作社用这笔钱帮他们统一购牛,分给各家育肥后再统一销售,一算账,每头牛平均赚了2000元。没有入社的看着眼热,纷纷申请入社。

  马国彪是最早入社的5户村民之一,目前饲养的牛超过20头,年收入达10万元。他说:“当年入社时家里吃了上顿愁下顿,结婚的彩电都是借来的。这些年靠养殖翻了身,新建了房子、硬化了院子、修建了牛棚,还有四五十万元存款。”

  “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五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即统一金融管理、统一出栏进栏、统一饲料调剂、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疾病防疫。”马万武介绍,合作社目前已发展养殖大户25户,社员肉牛总存栏达2700头,产值2700多万元,养殖收入1600余万元。如今,石羊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3年保持在15%以上。

  合作社在带动本村村民致富的同时,还辐射带动了原州区中河、官厅等4个乡镇近2000余户村民发展肉牛养殖业,户均增收2300余元。

  “富”口袋需先“富”脑袋

  富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道路上,绝非玫瑰满途。

  合作社度过“创业初期”,技术、人才、管理等“瓶颈”问题接踵而至,单靠合作社理事会几个人根本解决不了。201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致使100户社员养殖的400多头牛,在一周内被处理殆尽,让刚刚看到致富希望的社员遭受灭顶之灾。

  痛定思痛,合作社理事会成员达成共识,只考虑“富”口袋的问题不行,必须让社员的脑袋也“富”起来。他们主动与政府部门对接,原州区农培中心、农广校头营镇石羊农民田间学校,原州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示范点头营镇石羊村益农信息社等牌子,先后在合作社挂起来。

  记者在该村蹲点采访时,由原州区农牧局组织的精准扶贫人才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班正在石羊农民田间学校举办。9时整,几十里外的三营镇甘沟村村民已整整齐齐坐在教室,讲课的“大咖”中,就有马万武。

  “我家的牛最近不喝水,咋办?”

  “这个简单,给草料里加点盐就成。”

  “啥时给牛搭暖棚合适?”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带犊母牛,气温降到零下10摄氏度就得搭;其它也要视公母、肥瘦等具体情况定。”

  在实际操作培训时,面对养殖户张小龙家的一头牛,合作社理事马买燕量过胸围、体斜长后,用公式一算,利索地报出了体重:“464公斤。”

  甘沟村村民张小兵啧啧称奇:“都说合作社的女社员拿起针管能给牛打针,拎起卷尺能知牛体重,这次是亲眼见识啦。”

  “她们确实名不虚传”,马万武说,“这几年合作社有7名女社员通过函授,拿到宁夏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证。一些过去在生人面前说话都脸红的妇女,如今能站在讲台上给他人传授养殖技术。”

  11月初,原州区农牧局组织合作社社员到陕西省户县甘亭镇东韩村考察学习,晚上两村村民搞联欢,石羊村村民的才艺令对方刮目相看,东韩村干部一再问:“你们来的真是一帮养牛的?”

  马万武笑着回答:“我们来的是一帮新型农民。”

  今年,马万武的儿子马思勇大学毕业回到家乡。马万武说,儿子将利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助合作社社员依靠互联网开拓市场,让社员不再走传统营销之路。合作社今后发展空间很大,还应继续扩大规模拉长产业链,搭建更便民惠民的平台。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lzs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