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8/1/9 11:13:00 来源:固原日报 阅读数:
固原西吉县吉强镇芦子沟村是2015年的脱贫销号村。多年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金融贷款扶持等,村民收入明显增加。尤其是村里肉牛养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致富带头人张兴平的付出,不到4年时间,他把全村的肉牛由40头发展到500多头,肉牛养殖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老左,今天牛吃的咋样?”
“老板,放心吧,所有的牛吃草料正常。”
“乡里乡亲的,你就不要抬举我了,我可不是什么老板,只不过牛养的多一些。”9月14日,记者跟随张兴平采访芦子沟村肉牛养殖情况,村民左有明和张兴平互相打趣。
张兴平是西吉县九洲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芦子沟村村民,发展养牛不到4年时间,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平时带动村里30多人就业,农忙季节能带动90多人。如今,张兴平成了芦子沟村养牛户的“带头大哥”和村里的“养牛专家”。
芦子沟村耕地面积大、山坡地多,前些年以养驴为主,用来耕地驮粮食,仅有的几十头牛也是为种地而养,全村没有一头基础母牛。如今,随着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的落实,山坡地推平整了,能够实现机械化耕作。种地方便了,产出高了,村民开始种植饲草,发展肉牛养殖。
今年40岁的张兴平从1995年开始外出务工,先后辗转北京、上海、银川和山东等地。1998年,他在山东一家养牛场找到一份养牛的活。从最基础的饲料加工、喂牛、清理圈舍干起,逐步掌握了防疫、配种等关键技术。张兴平因勤劳本分、踏实能干、好学钻研,深受老板器重。他不懂就问,在牛场5年时间,掌握了许多养牛技术。“常年外出务工不是长久之计,看到别人借助惠农政策发家致富,我萌生了回家养牛的想法。”张兴平说。
回乡后,张兴平并没有大规模养牛,而是从几头牛开始养起。凭着在养牛场学到的技术,不到一年时间就见效,从10头到20头,再到50头,最后扩大到100多头。2015年,他成立了九洲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7名,流转土地1000多亩种植玉米和苜蓿。村民看到他养牛致富,纷纷向他“取经”,他毫无保留地将养牛技术传授给村民。
目前,他带动的村民户均养牛7头。村民何富海从最初的7头牛发展到现在的20多头牛,创办了养牛场,年收益10万元以上,光荣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张兴平牛养得好,销售渠道也畅通。他在吴忠市的一个亲戚也搞养殖,芦子沟村的牛通过他全都销往吴忠市场,卖的都是好价钱。“拉到吴忠市场的牛,客商一般不会压价,卖不掉的就寄存在亲戚家,绝不会便宜出手。”张兴平说,村里谁家的牛要出栏,他就帮忙销售,和自家的牛卖一样的价钱,他不占乡亲的便宜。如今,张兴平的合作社已步入正轨,以肉牛育肥和贩运为主,一年至少出栏300头牛,年纯收入40多万元。他创办的合作社,在饲草种植和收割季节,以每天80元的工钱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部分村民在家门口提供务工机会。2016年,张兴平支付土地流转费和工钱30多万元。
谈到今后的打算,张兴平说,去年流转了近3000亩土地,种植了2000亩紫花苜蓿和1000亩禾草,目前草料充足,还想扩大养殖规模,计划配套建设饲草配送中心,把自家产的饲草和周边村民的饲草收购后加工配送,再建一条有机肥生产线,把牛粪加工成有机肥,带动更多的乡亲通过养牛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