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8/2/1 9:57:00 来源:黔东南日报 阅读数:
“这几天气温下降,要多观察3号猪圈的待产母猪,多垫一点稻草,有什么事及时和技术员联系……”1月23日,岑巩县思旸镇盘街村支部书记边兴鹏一边查看农户家的猪舍,认真记录着舍内猪的情况,一边叮嘱身边的饲养员近期的养殖注意事项。
2016年,盘街村借助“千企帮千村”的帮扶力量,在嘉华山庄的带动下,发展宁乡猪养殖,由嘉华山庄免费发放宁乡猪崽给贫困户,负责解决他们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保底收购猪崽及猪肉。
刚开始,不少贫困户持观望状态,认为宁乡猪生长慢、个头小,养起来不划算,都不愿意养殖。在村两委锲而不舍的入户劝说下,22户贫困户终于同意参与养殖。经过8个月的养殖,前期投入的猪都下猪崽了,嘉华山庄到贫困户家中收购猪崽,以每斤17元的价格全部收购,增加了贫困户的养殖信心。
贫困户们看到宁乡猪市场供不应求,纷纷加入进来,从最初的22户养殖50头,发展到现在的214户养殖2000余头,实现了产业扶贫对该村贫困户的全覆盖,“宁乡猪”品牌效应也慢慢凸显出来,成为盘街村的一大特色产业。
“宁乡猪的肉质和市场上的猪肉味道大不一样,它肉质软糯、肉味鲜美。由于长期放养,进行生态养殖,使其脂肪含量低。适量食用,还可以有效防止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介绍起宁乡猪的特点,盘街村贫困户杨西祥一点不含糊。
杨西祥今年42岁,是村里的贫困户,由于长期患病,不能做重活。他家还有一对儿女正在读书,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妻子身上。村里鼓励贫困户养殖宁乡猪,杨西祥抱着试试的心态参与了,他先试养了2头,8月后,两头母猪产下了17头胖嘟嘟的小猪崽,全部售出后,为他赚了8000元。
这笔收入成为他在生态养殖路上收获的第一桶金,给他很大的信心,他决定扩大养殖规模,把外出务工的妻子也劝回家,两人一起建了200平方的养殖场。最多的时候,他养了60余头肉猪,2017年他卖出第一批成品猪,净赚7万余元。
自己挣到钱后,杨西祥还发动身边的贫困户共同养殖,利用“十户一体”抱团发展的方式,继续扩大规模。他自己还总结了一套养殖方式,成了养殖宁乡猪的专家。
“这里地势高,山多、环境好,且人烟稀少,适合发展生态养殖产业。”边兴鹏说。
为使宁乡猪养殖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盘街村合作社准备建立养殖场,发展宁乡猪养殖,主打“生态”、“绿色”品牌。该村合作社以每亩300元流转土地,圈舍建设占地规模达200余亩,共有106个圈舍,可养殖宁乡猪2000头,为8个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村合作社把贫困户集中起来,变散养为集中养殖,抱团发展减少贫困户的养殖风险。
目前,盘街村合作社加个体贫困户养殖规模达3100余头,合作社以17元/斤从贫困户手中收购毛猪,以23元/斤销售,中间产生的利润按“6:2:1:1”的比例进行分红,贫困户占利润的60%,其他的比例作为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资金。此外,宁乡猪养殖慢慢形成了“订单农业”,按市场需求出栏成品猪,有效规避了产业风险。
“我们养的猪,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本地包谷,跑的是山路,是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现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不少老板亲自到养殖场预定,签订了长期合作合同。”养殖场内的饲养员小杨乐呵呵地说道。
以产业带动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盘街村瞄准生态产业,带动一方村民脱贫致富,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诚挚的探索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