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8/3/28 11:33:00 来源:怀化日报 阅读数: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从怀化市会同县鹰嘴界*自然保护区腹地涓涓而来的溪流清澈透亮,数千羽白鹅在溪边饮山泉,晒太阳,听鸟鸣,唱“山歌”。
日前,为期一个月的会同县生态鹅养殖技术培训在这里开班,阳溪、闹溪、向阳、凯头、楠木、金山等6个贫困村派出村民参加学习。
蒲稳侗族苗族乡阳溪村建贫档立卡贫困户杨荣武,一边在鹅场干活,一边认真倾听技术人员的指导,他说要把技术学到家,带回去,带着乡亲们养好脱贫鹅,共奔致富路。
“我们村计划2018年至少出栏3万羽”,来自青朗侗族苗族乡凯头村的刘佳鑫告诉笔者,在扶贫工作队的引导下,村里投入扶贫产业资金37万元,自筹资金3万元,整合溪流水域、水毁稻田、水田、冬闲田等80余亩,61户219名贫困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只等他学成回去大干一场。
“以前没有本钱,没有技术,不懂市场,害怕亏损,脱贫致富找不到门路,是委托帮扶的模式让我毫无压力,大胆创业。”马鞍镇闹溪村的贫困户龙世元也乐呵呵地说道。
“委托帮扶”让扶贫资金“死钱”变“活”。近年来,会同县按“四跟四走”原则,开掘生态优势,实用活用扶贫资金,采用“委托帮扶”模式, 大力发展茶叶、鹅业、果业、光伏等扶贫产业,并实现企业与贫困人口利益联结全覆盖。2017年,会同县委县政府为阳溪等6个村535户1950名贫困群众与该县养殖龙头企业青欣鹅业有限责任公司“做媒”,协助双方签订委托帮扶协议,帮助贫困户把扶贫资金入股到生态鹅养殖产业中。
企业负责人龙新平介绍说,扶贫资金的注入补齐了企业发展的资金短板,公司正着手新建屠宰加工基地,计划6年内535户贫困户股东固定保底分红145万元;同时各个村分别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公司统一种苗、技术、市场发展养殖,其收益按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1:2:7的比例进行分配,贫困户再次获得产业效益分成,按每个基地每年保底出栏2万羽计算,每个贫困人口每年可增收500元;不仅如此,贫困户还可以自己“单干”或在养殖基地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