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8/5/14 15:15:00 来源:安徽日报 阅读数:
安徽从春节期间的七八元每斤,跌到目前的不足5元每斤,生猪出栏价已明显低于盈亏点。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多因素导致肉价下跌,只有推动养猪业高质量发展,才能破解价格涨跌怪圈。
价格跌破成本线,每斤亏损超1元。
“料到猪价可能会跌,但没想到跌这么多,现在生猪价格已跌破5元/斤了。”滁州市定远县池河镇的田广友说。田广友是安徽阜康养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从事养猪行当近20年,如今,他的合作社内养殖生猪达五万头。
生产端生猪价格的下跌直接体现在消费终端市场。5月13日,记者在合肥市经开区一家生鲜超市内看到,排骨售价13.98元/斤、五花肉10.8元/斤、前座肉5.98元/斤。“现在肉价很便宜。春节期间,排骨的价格每斤卖到20多元。”超市工作人员说。
“春节之后,猪肉价格一直往下跌。”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员王萍告诉记者,目前猪肉批发价为每斤5.5元,而春节期间批发价每斤七八元。
5月10日,安徽省物价局价格监测局发布消息,当日全省生猪出场价每50公斤平均为498.94元,比上周下跌1.57%,比上月下跌3.04%,比去年同期下跌32.12%。本周(5月10日)全省猪粮比价为5.15:1,比上周低0.06个点,比上月低0.05个点,比去年同期低3.09个点,已连续8周处于蓝色预警区域(价格轻度下跌)。
“现在卖一头猪至少亏本300元。”田广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摊到1斤猪,需饲料费用4.5元、防疫费用0.3元,加上母猪喂养及管理费、人工和水电费用,养殖成本共计6.3元,按照目前的价格,意味着1斤亏损超1元。
“去年年中,猪价就有下跌迹象,持续两年多的‘猪坚强’现在算是趴在地上了。”长丰县左店乡淮光村村民胡守稳说。养猪21年的胡守稳,对于猪价的下跌比较“淡定”。据他回忆,上次生猪价格低于5元/斤是在2014年前后,低迷的行情一直持续到2015年,随后迎来一波涨势,到2016年每斤最高涨至10元附近,2017年初开始一路下滑到现在的低价。“去年,我已经预感猪价会跌,所以去年底我就将大部分生猪卖出去了,虽然赚的不多,但至少没亏本。”胡守稳说。
生猪出栏量增加,消费需求较疲软。
对于猪价下跌的原因,记者采访的多家养殖户认为,目前“供大于求”是主因。
“生猪供应量多了,价格自然就下跌了。”田广友说,近两年猪肉行情较好,不少大型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今年生猪供给仍较充裕。此外,由于春节后猪价持续快速下跌,养殖户陆续淘汰母猪也增加了市场供给量。
胡守稳认为,近期小型养殖户为减少亏损,选择集中出栏,也造成了猪价的逐步下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猪肉产量1543万吨,同比增长2.1%;生猪出栏19983万头,同比增长1.9%。
生猪出栏量增加,消费端需求却较为疲软。“一方面,目前处于猪肉消费的传统淡季。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消费观念在发生变化,热衷牛羊肉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还有不少消费者注重健康饮食,猪肉类消费量减少。”王萍分析认为。“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多年来,我国生猪业呈现周期性波动,每个周期一般持续两三年。其运行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省猪业协会会长杨勇告诉记者,2006年起,生猪价格经历了三轮涨跌周期,2006年中至2008年初上涨,2008年至2010年下跌;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上涨,2011年9月至2014年4月下跌;2014年5月至去年初的上涨和此后的逐步走低。
“这次下跌是因为前期高价刺激产能扩张。”杨勇表示,近年生猪行业国内规模化养殖占比快速增长,不少中小散户“倒”在前几轮“猪周期”,企业、大户抗风险能力较强,波动周期也拉长了。
产业高质量发展,避免价格大起落。
卖完了3000多头生猪,胡守稳的养殖场内只留了少量母猪。他说:“我感觉短期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不少养殖户还在扩大规模,但我这次打算做个保守派。”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防止农产品“大涨伤民,大跌伤农”的涨跌怪圈?
“养殖企业通过提升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水平,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抵御市场风险。”杨勇认为,未来种养业需在规模化进程、种养结合、建设大数据体系、建立多元化销售渠道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保持供需有序调整,避免价格大起大落。
通过电子商务将销售和流通领域打通,也可防范价格波动风险。杨勇表示:“农产品流通线上化有助于养殖户节省成本,扩大销售渠道,从而减少价格波动所受的影响。”
稳定养猪市场,既要加速规模化进程,也要考虑市场的个性化需求。这轮猪价下跌,对金寨县鑫农养猪合作社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我们在北京、江苏、合肥等地有40多家直营店,出栏的生猪处理之后,运送到直销店销售。”合作社负责人宋维群说,合作社内主要养殖的是大别山黑猪,市场上每斤售价20元,虽然价格比普通猪肉高出不少,但每年出栏的1万多头黑猪仍不够卖。“规模化解决了效率、技术、成本的问题,但满足不了个性需求,未来土猪肉、黑猪肉等中高端猪肉还有很大的市场。”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生猪产业存在“大而不强”问题,“半”产业链特征明显,养殖、屠宰、冷链物流、深加工等环节仍然割裂,“半”产业链迈向全产业链也有助于生猪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