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8/7/18 9:02:00 来源:银川日报 阅读数:
我新买的饲料到了,你来帮我看看咋样?”“等等,我一会儿就来。”近日,挂掉村民秦志红的电话,宁夏银川西夏区兴泾镇兴盛村的科技特派员马春峰就换上衣服,赶往秦志红的牛圈。
这一次秦志红购买了几十袋新饲料,打开袋子,两人一人抓了一把捧在手心,就开始研究起来。这些年,每每遇到资金、技术等难题,秦志红都会找马春峰出主意、想点子。不仅仅是秦志红,在兴盛村,信任马春峰、愿意跟着马春峰养牛的村民还有很多。
“我从2006年开始养牛,那个时候村民更相信传统的养牛方法,但致富并不容易。”为了取得村民信任,马春峰自己先尝试改换种牛品种进行养殖,然后在饲料配比、育肥等方面下足了功夫,经过两年的试验,新品种肉牛取得了很好的收益,自然繁育的牛胚胎成活率一般为40%至50%,马春峰利用新技术使成活率超过89%,同时他喂养的牛出栏时间也比别人养的牛提前两个月,不仅成长速度快,肉质也更好。
村民们一看,养牛有赚头,就纷纷加入进来跟着马春峰一起干。在他的带动下,兴盛村肉牛养殖规模已从2006年的110余头发展到如今的1000余头,并远销内蒙古、河北、云南、广州等地,村里200多户人家靠着养牛摘掉了穷帽。兴盛村也因此成为了兴泾镇肉牛产业发展的“龙头村”,年饲养量超过1万头,这让村里4000多亩地里的玉米以及秸秆得到了高效利用。近10年来,马春峰不仅无偿帮扶兴盛村,还在兴泾镇6个行政村及周边地区,开展肉牛冷配改良、肉牛防疫、科技信息等技术服务,带动肉牛养殖户750户增收致富。
“科技特派员引领示范村民尝试新品种、新技术,对镇上的畜牧业、种植业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兴泾镇副镇长杜亚楠告诉记者,在马春峰等科技特派员的助力下,目前兴泾镇已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养殖产业发展路径,全镇畜禽饲养量近百万头(只),牧业生产总值6248.41万元,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