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院士专家携手新洋丰共议产品创新 把脉行业方向

院士专家携手新洋丰共议产品创新 把脉行业方向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8/7/28 12:51:00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近日,以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共同申报的农业农村部作物专用肥料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京举行。当天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组组长张福锁与22位学术委员会专家以及新洋丰董事长杨才学、总裁黄镔、执行总裁杨磊共同召开了农业农村部作物专用肥料重点实验室第一次学术委员会研讨会。共同讨论以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如何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等推动肥料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农业农村部作物专用肥料重点实验室投资近900万,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建立的国际上第3个无损检测实验室(目前仅英国洛桑试验站和肯尼亚农林科学院2家),可以实现物体表面多种元素的快速检测,能够实现肥料、土壤、作物、品质等指标的快速无损检测,检测效率提高30倍以上,满足产品研发前端土壤、作物营养研究和农艺配方设计和田间验证,指导现在农业生产。新洋丰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依托全国养分管理协作网专家资源,整合英国洛桑试验站、国际肥料发展研究中心(IFDC)、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等顶尖的国际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机构,计划用5-10年时间将其建立成国际一流水平的作物专用肥料实验室。

  顶尖的技术平台离不开顶级学术专家的支持和指导,研讨会上,杨才学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晓林、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江荣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申建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卫峰、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首席科学家高祥照、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等学术委员会专家颁发聘书,并聘请李晓琳教授担任农业农村部作物专用肥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杨才学向大家介绍到,新洋丰从1982年的手工作坊,到1998年他承包后开始发展壮大,2001年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3年借壳上市。目前公司资产总额90亿,净资产60亿,拥有5-6亿吨磷矿资源、800万吨磷复肥的生产能力。新洋丰十大生产基地分布全国,销售网络完善,深扎2500多个农业县,计划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新洋丰。

  在谈到企业创新时,杨才学表示,去年和今年,在行业内整体形势低迷的情况下,新洋丰逆势上扬,这就是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带来的甜头。当前肥料行业面临乱象横生、造假层出不穷的问题,新洋丰作为领军企业,要带头造好肥;不仅如此,还要以重点实验室为抓手,逐步解决磷复肥行业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磷石膏转化率低、中低品位磷矿石的利用以及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及智能化程度低。重点实验室是未来产品创新的平台,创新是没有尽头的,要持续推进创新,把洋丰打造成行业标杆。

  新洋丰董事长杨才学在会上发言

  对于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杨才学认为要以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来做这件事,不能急功近利,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减肥增效的难题,作物高产量、高品质,提高农民收入,并逐步改良土壤恶化问题,最后达到节约资源,不污染环境的目标。

  新洋丰副总裁、农业农村部作物专用肥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雁峰谈到,在中国农业完成规模集约化进程缓慢,化肥行业面临零增长、产能过剩、环保力度加强等压力的背景下,我国复合肥产业竞争加剧,无论从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还是未来行业整合格局方面,领导品牌优势凸显,也会成为*的受益者,因此企业发力的重心回归到产品创新是最务实的选择。

  新洋丰副总裁王雁峰向与会嘉宾介绍实验室概况及规划

  王雁峰说,农业农村部作物专用肥料重点实验室未来将从五个方向规划课题:一是肥料产品的基础研究;二是经济作物以提质、抗逆、提高商品性能及养分调控等的农艺配方设计;三是大田作物品质提升的配方设计;四是肥料工艺的技术集成;五是高效低成本的检测方法和模型建立。

  “我们是全球*的肥料产业,副总理问我们肥料行业有什么领先技术,有什么事被人卡着脖子的?”张福锁谈及中国肥料产业面临的问题时说道。他说,中国肥料产业是*最有活力的,虽然产品数量最多,但不是最强,因为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组组长张福锁在会上发言

  研讨会上,22位学术委员会专家建议重点实验室要重视肥料生产上下游关系,上下游相结合,上游重视磷矿资源高效利用,下游要面对农业生产的实际,做到区域肥料、土壤、作物三者相匹配;要满足四维农业需求,即研发出能够实现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绿色发展的新型肥料。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lh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