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8/8/28 10:49:00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阅读数:
养猪污染是影响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全面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要求。但从近期中央环保督察组开展的环保督察“回头看”活动来看,情况并不乐观,一大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规模以下养猪场受到处罚或关闭,这些养殖场粪污清理不及时且无消纳土地,废水沉淀后直排场边沟渠,臭气熏天,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目前养猪业污染防治存在的困境。伴随着各项养猪业污染防治政策的出台,养猪成本逐渐增加,一些中小型养殖场主既不舍得退出市场,毕竟养猪行业还有不小的盈利空间,也不愿意加大投入力度,对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以致于有些不符合要求的养殖场持续经营、死灰复燃,成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
其实,这些养殖户存在着一些思想上的认识误区。一方面,他们一味追求经济利益,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对防治污染攻坚战的形势认识不清,总觉得“一阵风”过去,还可以继续经营。实际上,虽然追逐利润是养殖场的经营目的,但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更是养殖场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他们的经济账也没算明白。虽然目前要增加投入进行改造,但从长远来看,循环利用带来的收益却是翻了好几番。
以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泸海莲经营的养殖场为例,在经营之初,周围的村民要求他们关闭经营。如何在核定成本、追求利润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求平衡并取得突破?泸海莲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种养结合、农畜循环,构建绿水青山间的生态产业链。在泸海莲经营的养殖场里有一套分类回收管道,将猪粪、猪尿送入废弃物处理处,发酵后直接用于橄榄、李子、柑橘和水稻田、莲藕田。通过循环利用和多元经营,既节约了化肥成本,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养殖带来的污染难题。
当然,在养殖场污染防治过程中发现,一些规模养殖场苦于资金不够,难以完成升级改造。这就需要当地有关部门在引导推广循环利用模式的同时,可以在养殖园区集中建设猪粪便处理加工企业。例如,河南省固始县为有效消纳畜禽粪污,依托三高农牧公司先后在祖师庙镇、赵岗乡等建成有机肥厂,年处理畜禽粪便近5万吨,生产有机肥2万多吨,既能够将畜禽粪污变废为宝,也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了养殖场转型升级的成本。
破解养猪污染困境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关部门持续不断地强化督察巡查,同时将循环利用的养殖模式作为破解养猪困境的必由之路,引导促进养殖场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