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8/9/13 9:21:00 来源:青海日报 阅读数:
“您看,就是这些牦牛让我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后,我们全家还要靠它们致富奔小康哩!”近日,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上唐隆台村脱贫户沈才虎家的牛棚里,沈才虎的妻子正在帮着丈夫饲喂牦牛,两个人干的起劲,言语间充满了对以后幸福生活的向往。家庭贫困的沈才虎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通过养殖业来改变贫穷的面貌。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区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今在这个“好政策”的支持下,他的这个愿望已经实现。
“牦牛养殖让我们村脱了贫,我今年又扩大规模,已经出栏了4头,挣了6000元,我打算过段时间再凑点钱进几头牦牛。”说起牦牛养殖,沈才虎打开了话匣子,看着牛棚里的牦牛个个长的强壮,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沈才虎家是因病致贫被评为贫困户,父亲、母亲、女儿均患有心脏病,需经常住院治疗,三个病人都需要照顾,外出务工不实际,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还需要有人打理,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仅能维持生计。2017年,他用产业扶持资金37800元购买了八头牦牛,第一书记赵兴伟和扶贫(驻村)工作队联系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牛羊养殖技术和一般疫情防控的培训。经过小两口的精心经营,第一批牦牛出栏就挣了5000元。2017年底,仅养殖业收入就达到3万元,成功摘帽。
在石灰窑回族乡,像沈才虎这样的通过牦牛养殖脱贫摘帽的还有很多。据统计,目前,石灰窑回族乡牦牛存栏达到5550头,养殖大户70余户,从事养殖业人数达4500余人,年人均收入达3万元,牦牛养殖成效显着。为扩大牦牛养殖规模,2018年5月份,石灰窑回族乡精心规划,充分利用回族村村民养殖经验丰富的有利条件,在阳坡山村实施修建了“阳坡山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为群众脱贫致富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石灰窑回族乡位于平安城区西南部,由于地处脑山地区,资源匮乏,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一直以来,当地群众主要靠种植业和养殖业维持生计。
修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后,由于养殖规模扩大,在育肥牛的引进、饲料购买、牦牛出栏等渠道均有所畅通,养殖业变“活”了,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虽然待在“山窝窝”里,但养殖户们对致富奔小康充满了信心。阳坡山村党支部书记马宗山介绍,牦牛养殖给农民带来的效益非常可观,群众积极性都很高,乡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养殖小区共存栏牦牛800余头,按每年两期出栏计算,预计年出栏1600头,按照销售额每头牦牛7000元,除去养殖、折旧、销售、防疫、购买等成本费用,每头牦牛利润为1000元,可实现销售收入1120万元,纯利润达160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在,不光我们阳坡山村的养殖户收入增加,养殖小区的修建也带动了周边村养殖业的发展,牦牛养殖已经成为石灰窑回族乡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村党支部书记马宗山如是说。现如今,牦牛养殖在石灰窑回族乡已经产生一定成效,尝到“甜头”的养殖户们对养殖牦牛的热情越来越高。吃苦耐劳的村民们依靠勤劳的双手成功脱贫,但想要致富,还需要有开拓和创新的思路。目前,养殖户们仅仅以单纯的牦牛育肥获得收益,并没有对牦牛进行深加工,如何让这一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更多群众受益?如何让发展壮大的牦牛养殖为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助力?是石灰窑回族乡今后继续探索的道路。
“牦牛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牛角可以用来制作成小饰品或纪念品,牦牛肉也可以进行深加工,制作成带有本地特色的牦牛肉干。为了拓宽增收渠道,下一步,我们将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在牦牛深加工上‘做文章’,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使全乡经济得到健康快速发展。”石灰窑回族乡党委书记荣光伟对今后的养殖业发展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