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甘肃陇南:半山腰养起“绿凤凰”

甘肃陇南:半山腰养起“绿凤凰”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8/9/28 10:43: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数:

  “老家啥都有,我为啥不能也成立合作社致富?”32岁的唐艳平出生于甘肃陇南市武都区的大山里,由于家庭贫困,正读初中的唐艳平辍学外出打工。在山东养鸡场打工时,他掌握了合作社的运营,他果断返回家乡建合作社创业。

  蒲池乡张庄村村民胡平福说,唐艳平为人不错,平时经常帮助左邻右舍,乡亲们有目共睹。听闻唐艳平能带领大家脱贫,村民们都乐意跟他“大干一场”。

  9月中旬,甘肃陇南市武都区蒲池乡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唐艳平正在从养鸡合作社的鸡舍种拿取鸡蛋。

  2013年,唐艳平被推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自此,他发动全村青年,先后注册十几家合作社,带领住在“深山”的村民在原有单一经济作物的基础上,参与特色种养殖,使村民们年经济收入80余万元。

  近两年来,唐艳平发现张庄村环境优美,气候适宜,适合发展土鸡养殖。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学习和研究,唐艳平成立了“陇南市武都区绿凤凰养殖专业合作社”。唐艳平说,用“绿凤凰”寓意家乡的青山绿水和土鸡。

  “之前在养鸡场干过,有经验、有信心。”一开始,唐艳平只购买了1000只鸡苗进行散养试养。通过唐艳平及村民们精心挑选、搭配、投放饲料,悉心照看鸡苗,鸡场共出栏7000只鸡,盈利6万余元。包括胡平福在内的20户贫困户每人直接经济增收1000元,这让胡平福等人喜上眉梢,愈加坚定了“投身”合作社勤劳致富的想法。

  至2017年底,养鸡场净收入达12万余元,带动当地45户贫困户每人增收1300元。“致富路”初探成功,唐艳平丝毫也不敢松懈,不断向外推介“山货”,与一些农家乐、酒店、学校和超市建立了长期的联系。

  胡平福家之前一直以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为生。“种庄稼靠天吃饭,一年到头,收成也不好。”自养鸡合作社成立以来,年过半百的胡平福和妻子两人每年能拿到5万元的工资。

  “一把年纪了,本想种庄稼减轻儿女负担,从没想过我们老两口还能往银行里存钱。”胡平福说,现在儿女外出打工,儿媳在家带孩子之余,也能在花椒合作社“上班”。“家里除了上学的孩子,其他人都在挣钱。”胡平福掰着手指,细数家里的经济来源,脸上笑出了褶。

  唐艳平的养鸡场建在半山腰,四周绿树环绕,土鸡在平地上时而来回走动,时而低头啄食粮食。他说,采用“林下散养”模式,土鸡活动空间大,运动量大,肉质鲜美。

  “粮食都是从村民手中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的。”唐艳平称,村里种植花椒之余的地,都用来种玉米、小麦,之后连同玉米秸秆统一卖给养鸡场,以此增加农户收入。

  唐艳平说,在建的蔬菜合作社已试点成功,将来养鸡场扩建后,可收购蔬菜,鸡的粪便还可用作肥料,形成合作社“自给自足”的链条,带动更多人在“家门口”挣钱。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louchaochang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