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8/12/13 14:48:00 来源:青海日报 阅读数:
冬日的阳光直射在阿尼玛卿雪山,山脚下的青海玛沁县下大武乡银装素裹。驱车行至年扎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只见打捆的干草放满了6个饲草储备库,一只只体白毛长的白藏羊分圈在7座羊棚里。
“这两个棚内的700多只白藏羊是今年计划出栏的。”青海玛沁县下大武乡年扎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长寿介绍,自合作社成立,基地与果洛金草原有机牦牛肉加工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已连续3年收购基地白藏羊2000多只,收益达200多万元。
随行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下大武乡乡长多杰才旦说:“2014年,全乡人均收入勉强达到3000元,自从成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全乡依托本地优势畜种——白藏羊,通过保生态、转方式、创品牌,到2017年全乡人均收入上升到7119元。”
进入新世纪,下大武乡还是一个玛沁县极度贫困乡,由于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畜牧业生产效率低、草场黑土化严重、人草畜矛盾突出,贫困人口增加。
2014年,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的春风吹进阿尼玛卿雪山脚下,在省州县农牧部门的引导帮扶下,下大武乡确定当地优质白藏羊为特色品种,率先在年扎村成立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先行先试发展生态畜牧业。
“当时,全村入社140户,整合草场12万亩(0.8万公顷),羊2000只。政府投入200万元,为140户一对一配股一只白藏羊,每户自己入股一只,合作社分成了18个养殖点,并建成了高效养殖区。”
多杰才旦说,第一年,合作社按生态载畜量将羊划群、草山划区,一边放养,一边开展种草治理黑土滩,一边改良种群将老弱白藏羊集中进行高效养殖出栏。2015年,年扎村基本实现了草畜平衡,年底出售白藏羊796只,实现利润42万元。
当年,合作社将30%留作发展基金后,共向47户牲畜入股社员、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社员、31户草场入股社员分红397035元,其中入股分红最高的拿到36500元,最低的也分到了35元。
据玛沁县农牧局长莫彦宏介绍,白藏羊是青藏高原优势畜种之一,也是肉、毛、皮兼用的高原型藏系绵羊类型之一,不仅对本地自然气候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群体质量好,毛色整齐,生产性能好,还具有耐高寒,耐干旱,耐粗放,采食能力强等特性,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依托特色品种白藏羊,下大武乡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在做好白藏羊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同时,也让地域资源优势发挥出来,不仅促进了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也让牧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增收途径。
年扎村牧民柔保,由于天灾和草原退化,一家人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他将自家的100公顷草场入社,自己和妻子成为合作社的放牧员,一年两人工资加分红,收入达到7万多元,2016年全家实现脱贫。
“随着合作社设施的完善和科学饲养技术的提高,合作社效益年年提高。2017年合作社分红资金达到103万元,户均分红7357元,人均分红2330元。今年,肉羊收购价格上升,预计全村人均收入将接近万元。”
年扎村合作社理事长长寿说,2018年全村牧户、牲畜、草场入社率均达到了90%以上,全村1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先后加入合作社。目前,有77户贫困户在3年内先后实现脱贫。到明年,全村贫困户将全部脱贫。
作为白藏羊品种的原产地,去年玛沁县申请注册了“白藏羊”“玛卿白藏羊”品牌。今年政府分别投入400万元,在下大武乡清水村和尼青村按照股份制经营模式成立了白藏羊养殖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同时,借助互联网电商产业,白藏羊肉食加工产品已远销省城西宁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多杰才旦说,按照“打造一乡一产业、一村一品牌”的思路,明年全乡在玛沁县产业园建设畜产品加工厂和活畜交易市场,一方面解决搬迁贫困户后续产业发展,一方面建设果洛白藏羊生产加工体验基地,提高白藏羊附加值和品牌效应。
人还是原来的人,牲畜还是原来的牲畜,草原还是原来的草原,只是转变了发展方式。通过推行生态畜牧业,人的思想观念变通了,牲畜品种得到改良,草原得到合理利用。结果是草原生态得到保护、畜牧业效益大幅提升、牧民的收入持续增长。
如果说,选定优质畜种白藏羊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形成特色产业,是大武乡完成的第一步起跳。那么,推进白藏羊精深加工,完善产业链条,借网络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将大武乡白藏羊推向发展的“高速公路”,正奔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