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8/12/20 13:56:00 来源:青海日报 阅读数:
作为精准扶贫模式之一,近年来,家庭农牧场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蓬勃发展,呈现出了“经营范围多样化、经营规模扩大化、人才队伍年轻化、家庭牧场规范化”的喜人格局。不仅使贵南县畜牧业“畜”势腾飞,更打开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金门路”。
现代化经营
——开启脱贫新模式
离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城以南20公里处的塔秀乡,是青海海南州境内最美的草原之一。进入12月,冬季的塔秀草原天高云淡,牛羊成群。走进塔秀村村民羊杰加的家庭牧场,这位80后牧场主正忙着给牛喂饲料。两年前,羊杰加还是一个以放牧为生的贫困户。“我的名字在藏语里是成功和好运的意思。”羊杰加说,从2015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17年被评为脱贫光荣户,他只用了两年时间。而这其中并不是靠运气,说起当年的脱贫经历,羊杰加仍记忆犹新。
曾在贵南县雪域诺央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打工的羊杰加,在工作期间接触到了很多畜牧业产业发展的新理念,还学习到了很多科学养殖办法、合作社经营,销售模式。看到合作社一天天蓬勃发展,不服输的羊杰加动了心,自打那时便有了开办家庭牧场的想法。没有资金,空谈创业?正在羊杰加苦恼之时,机会来了。2015年,靠着贵南县政府的扶持,羊杰加整合自家原有的牛羊和产业扶贫分到的4头犏牛,筹措资金成立了贵南县羊杰加家庭牧场。两年的时间,羊杰加的家庭牧场净收入已达9万元,养殖犏牛50头,成了塔秀村脱贫致富的典型。
“办这个家庭牧场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三年以来也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今年我已经盖了两个畜棚,借鉴合作社的现代化运营模式,我的家庭牧场也在不断向我的目标迈进。”说起家庭牧场的现状,羊杰加信心满满。家庭牧场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羊杰加致富的新模式。而他在自己脱贫的同时也不忘带动村民致富,他的家庭农牧场员工除了家里人,还有村里的两家低保户,不仅解放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也能让贫困村民得到稳定持续的收入。
合作社经营
——吃下脱贫“定心丸”
“我非常感谢卓玛杰的帮助,是他让我来合作社工作,还带我媳妇去医院治病,给了我5000元、10只羊的捐助,还一直鼓励我努力把自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说话的人是贵南县塔秀乡达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多拉太,而他交口称赞的卓玛杰则是脱贫路上的榜样力量。卓玛杰是贵南县雪域藏系羊繁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经营的合作社于2015年成立,主要利用当地丰富的饲草资源,带领群众发展牦牛产业。当问起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时,卓玛杰毫不犹豫地说道:“自己富不算富,要抱团取暖合作经营,才能实现牧户增收、贫困户脱贫的目标。”三年的发展时间,卓玛杰先后带动24户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13000多元。截至目前,雪域藏系羊繁殖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有53户社员,合作经营、共同致富的理念如同火把一样,在致富路上燃起了贫困户的脱贫新希望。
盯紧本地产业优势
——探索脱贫加速度
青稞种植是贵南县农民增收的重要农作物和第一大优势经济作物,全县种植面积近1.74万公顷以上,年产量达6.48万吨,商品率达70%以上。而在贵南县茫曲镇加土乎村的王永顺家庭农场大院内,工人们也正热火朝天地进行青稞装袋、打包及运输,书写着和青稞相关的致富故事。2012年,从事青稞种植、仓储及销售的王永顺只是一个靠青稞养活家庭的小老板,如今的他却已经拥有了一支完整有力的收储、销售队伍,并建立了一个联系省内外的购销网络,青稞产品销往四川、西藏、甘肃等地,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取决于王永顺对青稞的“情有独钟”。
“青稞是全县最有优势的经济作物,想要发展,就必须紧盯咱当地的优势,从其中探索致富的新路子,肥水不流外人田,要脱贫还得瞅准青稞。”在王永顺的坚持下,2017年,为了保证基地稳定发展,王永顺的家庭农场走上了“农户+合作社+仓储基地”的产业化发展道路,而他的青稞梦也“发动了马达”,高速飞向全国各地。“青稞是牧区的一种必需品,储存方便,可以用来做炒面,今年已经是第三次购买了。”来自四川甘孜的商户斯加是王永顺农场的常客,光是去年就已经购买了五次青稞。青稞销售的新模式不仅给了王永顺成功的动力,更为打工的村民带来了福利。加土乎村村民魏元来是王永顺家庭农场的老员工,据他介绍,工人们一天一个组共6个人装粮,光是散粮一天就能装120吨,要是装袋粮一天也能达到60吨,平均每人一年足足有20000元的收入。结合家庭牧场,盯准本地优势,干出成效并不是个例,而是脱贫路上发展致富的催化剂。
近年来,贵南县积极采取措施,规范、鼓励、扶持家庭农牧场发展,通过探索建立“企业+代养户(家庭农场) ”、“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农户”等扶贫模式,积极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像羊杰加、卓玛杰、王永顺一样的家庭农牧场主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让贵南牧野遍地有“金”可寻,这一寻不仅探出了农牧户群众的生财之道,更探出了贵南县脱贫攻坚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