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9/1/2 12:21:00 来源:新牧网 阅读数:
2018年,生猪行业经历了许多意外,譬如猪周期意外的长,上半年猪价意外的低,非洲猪瘟意外的出现了......国内的养猪业也随着这些“意外”的出现,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2018年生猪业的大事件!
1、非洲猪瘟
要说2018年年度第一大养猪业大事,非非洲猪瘟莫属!自8月以来,短短4个月,非洲猪瘟已经传遍中国大江南北,疫情数量也在不久前破百起。非洲猪瘟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可谓是一场猪病颠覆了整个行业。
自从发生非洲猪瘟以来,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不断出台防控政策,其中包括生猪调运、全面禁止泔水养猪、禁用猪血红蛋白粉、调整产能布局、取消活畜禽运输“绿色通道”等等,这一些列的政策正在改变生猪产业结构、升级生猪供应链和猪场生物防控、产销供应也将迎来变革。
疫情虽然凶猛,然而打击*并不在于猪本身,而是养殖户对养猪的信心。自疫情发生后,不少养户,特别养户对养猪失去信心选择退出行业(部分也是迫于无奈)。但无论如何,肉还是要吃的,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并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养户需要的是重拾信心,做好防疫。想要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只有适应这场疫病,就如适应口蹄疫等疫病。
2、跨省禁运
2018年8月31日,农业农村部为防止非洲猪瘟疫情扩散蔓延,公布了《关于切实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发生疫情的省份暂停生猪调出。随着疫情的蔓延,农业农村部再次下发通知,暂停疫情省相邻省份生猪调出。
由于前期南猪北养和环保禁养的影响,我国生猪产销分离,随着跨省调猪逐渐步入基本暂停态势,国内部分地方生猪出现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疫情产区生猪卖不出去,销区生猪供应不足。养殖户的正常生产和生猪出栏受到了重大影响。
2018年1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发出公告表示,疫区所在县符合条件肥猪可在省内点对点运输,疫区所在县以外符合条件的种猪和仔猪可调出本省。生猪调运新政策采用疏堵结合,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紧张局势,但防控非洲猪瘟需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跨省运输在未来几年或仍然会受到限制。
3、猪价冰火
2018年春节后,全国生猪均价持续走跌,从年初1月11日的最高价7.66元/斤,跌至近8年来新低。截止5月13日的全国均价低至5.00元/斤,较年初下降了34.7%,全国猪场出现大面积亏损,一头猪平均亏损两、三百元,局地猪场持续亏损达数月。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5月份养猪场户亏损比例达到了89.11%。
5月中旬,全国猪价处触底反弹,直至8月初生猪价格重回7元大关,然而好景不长。8月份,国内发生第一起非洲猪瘟,全国生猪跨省调运基本暂停,局地供需严重不平衡,各地猪价混乱。直至2018年年底,各地猪价仍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形势。
2018年的猪价走势可谓是甚是混乱。但无论是高价区还是低价区的养猪户,都希望猪价尽快恢复稳定,让彼此都有生存的空间,降低各地因差价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对终端消费者也是一种公平的体现。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明年产销区价差将会缩窄;同时,2018年下半年生猪补栏积极性普遍较差,在市场适应生猪供应方式后,2019年上半年猪价或将缓慢上涨。
4、巨头扩张
2018年11月30日,温氏股份在投资交流会上表示,截至今年10月已销售肉猪1808万头,预计今年肉猪上市量约2200万头。按照原有规划,其2019年商品肉猪上市量约2500万头,2020年约2900万头。温氏股份如果能按期完成任务,相当于2019年扩大了13.6%的养殖规模,到2020年,相当于扩大了31.8%。
逆势扩张的不仅是温氏股份,A股的养殖大户——牧原股份也要加大养殖规模。12月4日,公司公告称,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4.17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拟用其中的35亿元用于生猪的产能扩张。今年3月,牧原在2017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上表示,2018年,牧原计划出栏生猪1100-1300万头。据记者统计,牧原1~11月已累计出栏967.4万头!
5、引入国资
2018年11月,有“养猪第一股”之称的雏鹰农牧被曝5亿元超短融债务违约。随后,雏鹰农牧与部分债权人达成协议,接受上市公司以实物偿还债务本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雏鹰农牧董秘吴易得表示,“以肉偿债”其实是误传,公司的方案是债权人利息通过存货产品支付,也就是所谓的实物偿还,本金还是承诺以现金偿还。
然而,财务吃紧的不仅仅是雏鹰农牧一家农牧巨头。近期,大北农、天邦、唐人神等纷纷发布公告拟引入部分国资。由于投资或扩张较快的原因,农牧巨头的资金链往往绷得很紧,稍不注意就可能遭遇市场逼宫。另一方面,2018年上半年猪价持续低迷,下半年遇着非洲猪瘟,生猪出栏受阻,上市企业业绩不如预期,许多农牧上市企业也差钱。
6、“调猪”变“调肉”
自国内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活猪调运受到了限制,产销区供需不平衡。为保证猪肉供应,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曾多次强调加快生猪供应从调猪转变。10月24日,农业农村部在回答记者提问表示,国务院提出了活畜禽车辆不再享受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同时对活畜禽运输车辆实施备案管理。
据数据显示,11月活畜禽货运量发生疫情前的7月下跌44%;生猪货运量触底,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82.5%,而白条肉、冷鲜肉货运量急剧上升,11月货运量是去年同期5.5倍。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加速了生猪供应链的转型升级,冷链运输将迎重大机遇。尽管国内消费者偏爱热鲜肉,但若然市场受限,也只能被动适应,冷链运输已是大势所趋。
7、养猪布局重整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同时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饲料原料便宜。在环保的倒逼之下,以及政府的鼓励下,西北、东北等地区成为了养猪业重要发展区域。前几年,养殖大企纷纷布局于此,掀起“南猪北养”的浪潮。
然而,随着我国首起非洲猪瘟在东北确诊,给东北生猪养殖造成巨大的冲击。由于前期东北猪场的快速扩张,限运后生猪卖不出去,东北猪价狂跌,出栏均价不足5元/斤。不少养猪大企减缓东北产能布局,或者转移阵地。受非瘟影响,众多企业的“南猪北养”受挫。
8、禁养区
据统计发现, 2017年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共有 217937家畜禽养殖场被关闭或搬迁。2017 年以来,全国禁养区划定范围持续扩大。划定区域从最初的南方水网地区逐渐向内陆、西部、北部地区转移。
截止2018年10月,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2018 年禁养区内需要关闭、 搬迁以及整治的养殖场达到168342家。其中辖区内需整治养殖场数超过1万家的省级行政地区分别为:广西、江西、 广东、江苏与浙江。广西超过4万家,广东超过2万家。
环境要绿水青山,老百姓也需要正常吃肉。近期广东发生非洲猪瘟后,局地猪肉供应偏紧。因此,如果盲目的扩大禁养区范围,老百姓的“菜篮子”就难以保障。据悉,近期国务院提出从防控非瘟等重大疫病出发,科学规划生猪布局。也就是说主销区也需一定数量的猪场保障供应,畜禽禁养或许有望缓一缓。
9、贸易战
2018年4月2日,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中国在对美国猪肉产品加征了25%的关税,7月6日对其进行了第二轮加征关税,根据业内专家的计算,美国猪肉出口到中国的总关税高达88%。尽管高额的关税令美国进口猪肉一度锐减,但由于我国生猪供应充足,猪价低位徘徊,同时国外多个国家加大对华猪肉进口,贸易战对猪肉供应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但由于我国大豆严重依赖进口,每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高达3000多万吨,占了中国三分之一的用量,国内饲料价格也因此受到波及,饲料价格多次调整,给养殖行业带来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