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9/1/18 10:27:00 来源:每日甘肃网 阅读数:
这个冬天,家住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平头川镇张咀村的贫困户陈克勤显得格外高兴,家里刚刚引进了5头进口的安格斯母牛,实现了他一直想要养殖良种肉牛的愿望。
“没拉来咱们不知道,拉来一见它的吃草喝水,平时也很温顺,这牛最好养了,比原先那个土牛、花牛好养的多。”陈克勤看着圈舍里进口的5头安格斯母牛说。
会宁县加快良种基础母牛特别是“安格斯牛”的引进力度,以肉牛产业覆盖达标助推脱贫攻坚,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宁县扶持贫困户发展肉牛产业助推脱贫攻坚。陈克勤通过贷款4万元,县上补助2万元,自筹2万元,引进了5头安格斯基础母牛。县上还与他签订了“包品质、包妊娠、包保险、包退换、包服务、包回购”的“六包”承诺,养殖没有后顾之忧,5头牛一年的毛收入就能超过3万元,每年还有2500元的达标补助。和妻子一商量,果断改变了来年外出务工的计划。
“现在的工也不好打了,家里搞些种植把这牛养上,不一定打工还能挣的上这些。现在就是以养殖为主,所有的种植。主要是给牛种饲草料,利润比卖粮食好得多,咱们把玉米喂上牛赚钱赚的是大钱,粮食能卖多少钱呢。” 陈克勤说。
2019年,平头川镇借助县上发展肉牛产业的政策机遇,深挖当地养殖传统优势,着力动员贫困户发展以安格斯肉牛为主的家庭养殖,全力推进产业达标全覆盖,助推脱贫攻坚。
会宁县平头川镇党委书记张瑞介绍,下一步,我们利用县上发展安格斯肉牛的大好机遇,加快推进脱贫产业园建设,积极动员贫困户对肉牛进行改良换种,让贫困户通过安格斯肉牛养殖,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引进高端良种母牛,签订“六包”协议,解决了像陈克勤一样的贫困户的养殖难题,可面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又该怎么办?八里湾乡芦坪村贫困户牛树仁,夫妻常年患病,既无劳动力也无资金,养殖5头牛困难重重。
“养不成,去年走路走着走着就跌倒了,就是连路都走不成。草饲料弄不来,妻子三天两头头晕,是早期脑梗。一个我这样的家庭怎么能养呢,根本就没办法养。”牛树仁说。
为解决像牛树仁一样的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在八里湾乡芦坪村,一场以安格斯肉牛养殖为基础的农村“三变”探索正在付诸实践。村集体整合闲置土地20亩以资本形式入股,贫困户以财政扶贫资金、银行贷款作为股金入股,统筹扶贫车间补助、党群创业互助基金等注册成立芦坪村养殖合作社,建成村级安格斯肉牛脱贫产业园。动员无劳动能力、产业发展困难的每户贫困户认购5头安格斯肉牛,采取“村集体集中代养,贫困户入股分红”的运营模式,示范带动整村发展肉牛养殖。目前,合作社已为全村40户贫困户代养安格斯肉牛200多头。
会宁县八里湾乡党委书记薛京说:“通过三变改革,实现贫困户“有利可图”的目标。按照“贫困户重点倾斜、村集体适度灵活、合作社保本微利的分红原则,每头安格斯母牛每年的生产纯利润是2000元,贫困户、村集体和合作社分别分红1600元、200元和200元,分红比例是贫困户80%,村集体和合作社各10%,代养贫困户每户每年总的分红就是8000元,人均增加到2000元以上,确保到2020年能够稳定脱贫。”
合作社代养模式解决了自己没有养殖能力的难题,养殖有专业人员操心,贷款有合作社代偿,这让像牛树仁一样的贫困户万分的高兴。“帮助大得了不得,别的不说,我的生活最起码有保障了,慢慢地我和妻子的病好一些,以后发展到自己养一些,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2018年以来,会宁县按照“定位高端、打造品牌、覆盖达标、整村示范”的发展思路,与北京雄特牧业联合打造建设“中国西部安格斯肉牛引进繁育示范县”,采用农户分散饲养和合作社代养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快“两园”建设步伐。截至目前,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6.8万头,肉牛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