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9/5/17 9:20:00 来源:四川日报 阅读数:
“敖总,有牦牛肉没?给我发几百斤?”“现在已经脱销了,发几十斤都困难,只有等到八九月份了。”4月底,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高城鹏飞牦牛肉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敖鹏飞接到云南客户的电话,却只能说抱歉。
牦牛肉不愁销,牧民养牛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这是理塘县牧民群众试水现代畜牧业的结果。
牦牛“夏饱、秋肥、冬瘦、春亡”,曾经是理塘县高寒牧区的真实写照。如今牧民住进了温暖的定居房,冬春牧草不短缺,集体牧场效益明显,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传统畜牧业正一步步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有了基地 牦牛不再缺饲草
以前,曲登乡浑查村牧民昂旺丁真一家住在海拔近5000米的欧地科高山牧场上,几根柱子撑起牛毛织的帐篷,就是一个家。夏天怕雨、冬天怕雪,光线暗、湿气重,全家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风湿病。“我们这个高寒牧区,雪灾经常光顾,一次雪灾,牲畜损失惨重。”昂旺丁真说。
如今在浑查定居点,每户定居房旁都有一亩左右的种草基地,村上有打贮草基地,还涌现出一批种草专业户。自从搬到海拔更低的定居点,昂旺丁真家的生活也发生明显改变:“今年春天下了好几场大雪,我家几十头牦牛都没缺过饲草。”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理塘县确立的“以草为业、种草养畜”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退牧还草735万亩,每年实施草原禁牧补助428万亩,实施草地改良20万亩,人工种草、卧圈种草15万亩,新增青干牧草4200万公斤。
“基本形成‘县有抗灾保畜贮草基地、村有村级打贮草基地、户有户营割草地’的三级牧草基地新格局,做到‘小灾可控、中灾能防’,破解了高原牧区冬春牧草短缺的现实问题。”理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负责人翁登说。
户户参与 牦牛摇身变股金
藏坝乡是理塘县出了名的穷乡,全乡7个行政村有6个是贫困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怎么脱贫?2016年,经过5次村民大会、10多次村“两委”会议,藏坝乡敲定全乡抱团发展养殖业之路。
通过“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县财政拨出启动资金100万元,全乡468户每户入股1头牦牛。2016年4月,藏青扎喇高原牦牛专业养殖合作社启动运行,自主管理、自主运营。藏坝乡甲空村贫困户益西曲扎家没有劳动力,想发展产业很困难,“自从有了牦牛专业养殖合作社,就像把牦牛存到‘银行’里,年底就可以分红,并且非贫困户与贫困户是按三七分成。”提起专合社,益西曲扎连连称赞。
2018年,理塘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在全县11个乡13个贫困村建立集体牧场13个,780户牧民3800多人加入。截至目前,集体牧场养殖牦牛2100余头,实现收益280万元,入股群众户均分红820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分红950元。
保价收购 企业加工肉奶后销往全国
理塘县远离大中城市,农畜产品加工滞后,市场渠道窄,牧民的牦牛肉卖给谁?
为突破瓶颈,理塘县重点扶持理塘县高城鹏飞牦牛肉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理塘蓝逸高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引导企业与集体牧场、牧户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公司与合作社达成牦牛肉奶长期保价收购协议,大力推广订单保收模式。
目前,鹏飞公司年屠宰牦牛2万头,加工高原特色风干牦牛肉、金丝肉干等系列产品,远销成都、重庆、广州等地,年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蓝逸公司年收购牦牛奶60余吨,加工生产地方风味的牦牛奶、牦牛酸奶、冰淇淋等产品,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225万元。通过创新机制与畜产品加工企业组合发展,有力带动了理塘县2000多牧户1.2万牧民大力发展牦牛养殖,实现牧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今年,《理塘县现代农牧业产品加工贸易区规划》提上议事日程。“在县城西征地1050亩,建立康南农畜产品集中加工园区。”理塘县委副书记、县长郑显峰说,园区将引进3家龙头加工企业入驻,理塘的畜牧业产业链条将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