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08/12/26 14:42:00 来源:网络 阅读数:
[世华财讯]日前在港交所上市的蒙牛乳业(02319.hk)发布业绩预警公告称,预计2008财年的亏损约为人民币9亿元,这也是蒙牛乳业自200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同时,国内另一奶粉巨头,也是此次引发三聚氰胺事件的三鹿集团也将进入破产程序。国内乳业巨头巨亏表明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业影响正逐步显露,行业低迷将至少持续到09年底,恢复过程将面临诸多严峻考验。
12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的蒙牛乳业(02319.hk)业绩预警公告称,预计2008财年的亏损约为人民币9亿元,这也是蒙牛乳业自200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公司称,该亏损主要是由于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对本集团的业绩表现造成了不利影响,特别是销量下跌和撤销若干存货,以及在处理原奶和促销产品宣传活动时产生了额外成本。
目前,整个乳品行业的产量受到的“三聚氰胺事件”的冲击非常之大,预计国内乳业产业链受损后的修复进程将非常漫长,至少要等到2009年底才能恢复到三聚氰胺事件以前的水平。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8月,全国乳制品和液体乳的产量都是呈同比上涨的状态。到9月份,乳制品和液体乳的产量同比增长变为-13.30%和-18.67%,10月份分别为-28.83%和-32.49%;11月的数据则是-22.47%和-26.56%。不过从10月和11月两月的数据对比看,说明产变量正在缓慢恢复中。尽管出现缓慢恢复,但2009年的形势将更不乐观:“三聚氰胺事件”对2008年的影响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而对2009年的影响将波及全年,2009年所受影响应该比2008年还要大。
而在国内a股上市,作为国内奶业两大巨头之一的伊利,和蒙牛乳业同处一个地区,且在总体规模和生产成本方面两者存在很多共性,但具体情况还有不同,伊利的奶粉比液态奶多,而奶粉在此次事件中所受影响更大,加之下一步可能还会面临诉讼、索赔等问题,亏损的幅度将会更大。三聚氰胺事件对伊利股份第四季度业绩影响可能会更大。虽然目前市场已经开始回暖,但公司第四季度的销量仍将会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并且,为挽回消费者对其品牌的信心,促销和宣传不可避免,销售费用将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另外,因召回、退货所产生的费用将会被计提在第四季度。此外,公司还要计提2亿股权激励的管理费用,这也对业绩影响颇大。
对伊利股份来说,其遭遇的打击还并不仅仅来源于产业层面。12月15日,伊利股份从上证50指数样本股中被剔除出来。对此,持有伊利股份的指数基金有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50指数基金和嘉实沪深300三只,分列十大流通股股东的第三、第五和第九位,这些指数型基金将会择机抛出其持有的2000万股筹码,这将进一步压制伊利股份的股价。而在上证180指数样本股调出名单中,另一乳业巨头光明乳业(600597.sh)也赫然在列。
与此同时,处于此次事件核心的三鹿也将进入破产程序。近日多家三鹿经销商都接到了三鹿即将破产的通知。另外,一家此前一直为三鹿集团提供添加剂的企业受此拖累也将宣布破产。事实上,三鹿一旦进入破产程序,将对债权人进行赔偿,并要清缴所得税和支付职工工资。就目前而言,三鹿需对患儿、经销商、贷款银行这些债权人肩负起责任。相关法律规定,在法院发出破产通知的60天内,债权人需召开债权人会议主张债权。而事实上,债权人会议代表的“选拔”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此,法院宣布三鹿进入破产程序后,三鹿重组将进入下一个仍然迷雾重重的阶段。如果三鹿破产,将有利于三元撇开债务进行收购。数据显示,2007年底,三鹿总资产16.19亿元,总负债3.95亿元,净资产12.24亿元。而日前消息透露,三鹿奶粉事件三鹿或需赔偿9亿元。如此一来,银行和经销商可获偿付的空间为3.24亿元左右。
三聚氰胺事件暴露出行业发展的软肋,对乳品企业的业绩影响极大。*支撑行业长期发展信心的地方在于乳品是生活必需品,国内人均用量较欧美发达国家要低很多,市场潜力比较大。国内乳业巨头的市场困境,将给国内众多区域奶业龙头抢占市场的机会,同时还有外资奶粉巨头的近一步入侵,这将使得行业竞争更趋激烈,但也有利于行业未来稳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