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09/2/1 13:28:00 来源:温州晚报 阅读数:
这个大个子,是一头“尼温”杂交的水牛,它体重2450公斤,比普通温州水牛大了好几圈。更令人惊叹的是,它是一头产奶的水牛,日产奶超过20公斤,是普通水牛的4倍多,摆在它前面的两大桶牛奶,就是它一天的贡献。
推荐阅读在外温州人带着车子回家过年百万善款慰问特困教师31万盆花草布景上街头酒店特色服务:送喝高的顾客回家春节假期出游谨防价格陷阱东瓯大桥两车相撞 一男一女死亡
“尼温”住在平阳,它是温州水牛饲养的重要成果。
温州人牛,温州牛更牛,温州水牛产奶,据说全世界都很难找出“第二家”。
水牛是犁田耕地的好手,但替代奶牛产奶的确有些不可思议。温州水牛具有良好的泌乳性能,奶水中全乳固体、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分别比普通奶牛高出了77%、248%、102%。这些优点不仅令温州水牛位列“138个*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甚至被载入联合国粮农组织编写的《水牛》专文。
温州水牛的发展有一段大起大落、耐人寻味的历史。
1926年,民族资本家吴百亨看中瑞安一带水牛资源,成立了中国首家乳品公司,利用高质量的水牛奶,加工成擒雕牌炼乳。“擒雕”曾获西湖博览会特等奖,远销英国后,甚至击败了该国著名的“鹰牌”炼乳。解放后,国家农业部、商业部曾举行温州水牛产奶现场工作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也来温考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温州水牛产奶虽好,然而每天只能产奶5公斤左右,而普通黑白奶牛产奶少说也有20公斤。由于产量一直上不去,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黑白奶牛大量引进,温州水牛逐渐被取代,到了上世纪80年代,温州水牛甚至一度被人们遗忘。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温州水牛悄然“杀”回来。1991年,平阳奶农李挺志等人又开始试养温州水牛,他发现温州水牛不仅产奶好,而且还不会生奶牛常见的“布鲁菌病”,也不用担心口蹄疫,于是他索性一门心思改养温州水牛。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加大对温州水牛的科研攻关,1996年平阳县畜牧中心引进过世界名种巴基斯坦尼里水牛,成功培育出“尼温”杂交的温州水牛。
“尼温”不仅体重增加100公斤,最重要的是日产奶量也从原来5公斤提高到10~12公斤,温州水牛的“下一代”从此走进“新时代”。
改良后的温州水牛虽然日产奶量还只有普通奶牛的四分之一,但目前鲜奶售价是普通奶牛的十倍,而且作为本土物种,不似洋奶牛娇贵,管理上省心省力,经济效益也不错。
“挺志”公司如今拥有300头水牛,日产鲜奶300公斤,这样的水牛产奶基地,放眼全世界都极少见。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该公司的水牛奶就卖断了货。现在鲜奶每公斤高达22元,还是被温州的酒店预定一空,据说原因之一是喝酒前来一杯温州水牛奶,能很好保护胃黏膜。
“挺志”从事温州水牛产奶近30年,摸索出一整套饲养经验,近期培养出了一头体重2450公斤的“超级奶牛王”,日产奶量高达20公斤,这在水牛中极其少见,目前他们已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他们还在和广西大学合作,希望能克隆更多的“超级奶牛”,以此扩大饲养规模,让温州水牛这一本土优良品种变得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