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09/5/12 14:26: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阅读数:
4月份cpi同比降幅继续扩大,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3%,尤其是猪肉价格下降28.6%,创下近年来*跌幅。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猪肉价格已接近盈亏平衡点,相关部门应适时“出手”,维护猪肉价格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通缩压力。
数据显示,食品类价格在我国cpi中所占权重约为三分之一,但对我国近几次物价上涨的“贡献”却达到80%左右。如2007年我国cpi同比上涨4.8%,其中4.0%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2008年cpi同比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拉动cpi上涨4.65个百分点。
与1989年、1993年我国经历的物品短缺、价格全面上涨不同,目前我国已经由产品短缺走向相对过剩,工资与物价螺旋式上升的演化趋势并不明显,未来一段时期还存在不容忽视的产能过剩压力,并不存在严重的需求拉动型长期通胀风险。但由于我国恩格尔系数较高,食品价格导致的物价波动却比发达国家更为明显。
2008年2月份我国cpi达到8.7%的峰值,当时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3%。今年春节过后,猪肉价格已连续十几周环比下跌,目前猪粮比价逼近6∶1的盈亏平衡点。当前甲型h1n1流感对生猪生产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如果未来养殖户过度屠宰生猪造成猪肉供给减少,而由于经济回暖造成食品改善性需求增加,未来很有可能导致猪肉价格再度大幅上涨。由于生猪生产一般需要10个月左右的时间,“蛛网理论”的存在使得对本期的供给调整往往只能影响到下一周期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宏观部门对猪肉价格进行必要的反周期调节,可减轻物价下行压力,也可使农户免受更大损失。
根据今年初出台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快下跌调控预案》,我国猪粮比价在6∶1至9∶1之间为正常区域。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可采取增加必要猪肉储备,增加临时饲养补贴发放,适当限制猪肉进口和鼓励出口,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减少当期市场供应等措施,对猪肉价格进行“托市”。
专家指出,对于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目前政府部门对增产手段的选择和运用相对比较成熟;但在稳定产量,促进供求平衡方面的调控能力较为欠缺。稳定猪肉价格除了通过上述预案外,还应加快培育行业组织或组建生猪养殖者协会,提高养猪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支持猪肉加工业的发展,保护核心生产能力,搞好库存调节。此外,还应适时推出生猪期货等金融产品,建立完善而敏锐的市场调控和防控机制,对冲价格波动风险,给市场提供周期性价格信号。
当然,熨平价格波动周期不能忽视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支撑,防范通缩压力需要多管齐下,如继续适时调整存贷款利率,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实施支持性的价格政策和消费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