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09/5/21 13:42:00 来源:南方网 阅读数:
国泰君安月报显示,生猪收购价格仍持续下跌。从1月份数据看,这并非是h1n1惹的祸端,而是继在2007年我国猪产业发生“猪蓝耳病”,生猪有7000万头左右死亡后,造成巨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空白,此后产量大幅剧增导致的市场规律持续的周期变化。
从深层次来讲,造成这些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传染病、添加剂本身,纷争背后,中国的猪产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据统计,1980年家庭生猪养殖,大约占全国的90%以上;2008年,这个比例只有不到35%。
工业化养猪模式正在形成,养猪业成为各路资本逐利的新型领域。
庞大的产业资本虎视眈眈地瞄准猪群,并非是连续几年来投资者逐利动机下如流感一样的短暂发热,而是严密的计谋。不论价格曲线如何从巅峰滑落,猪产业安全如何漏洞百出,这个高附加值和高额利润产业,将成为中国市场上,除了国家控制的能源产业之外,最为令人眼馋的真正肥肉。
外资养猪者的野心
“我们不仅仅只是养猪,中国的农业政策在未来12年的变化,以及农民的城镇化、土地流转,庞大规模的土地租赁,才是新农业公司立命的关键,养猪只是大基地公司利润的最顶端的一部分,农产业的资本运作出路,或许让这个农业大国的身份在世界上相称起来。”
——— 某外资农业公司高管
外资养猪者大都是裹挟资本而来的专业公司,他们并不是外行。
2008年8月,高盛斥资数亿美元,在生猪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百事达进入养猪业,延伸至饲料产业链;2008年艾格菲进军养猪业,投资一亿美元在江西、上海、福建、广西、海南等地建设种猪场和商品肉猪生产基地,已拥有30余家万头以上规模猪场;正大集团,在上海投资将近100亿人民币,养猪和养鸡,它不仅拥有强大的国际资本,还拥有强大的饲料行业基础……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外资力量进入,对绝大部分处于游击作战的国内养猪行业来说,是个巨大的冲击,对行业洗牌有直接的好处;但他们也担忧,产业链把控权旁落,将会让谈判权旁落。
艾格菲(国际)集团总裁熊俊宏5月9日在广州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讳言自己的野心,他认为,中国养猪业正处于从千家万户型过渡到以集约化、规模化大集团养猪公司为主的市场格局。艾格菲决定进军养猪业,目标是做中国养猪大王,通过并购模式,快速达到中国第一养猪集团军———年产百万头的规模。“我们要成为中国安全和优质的生猪供应商。”
而2008新加坡钜园农业在广东茂名投资的万亩大型农业项目,已经开始生产具有商标的农产品。而这家投资公司正在虎视眈眈地盯住中国的土地流转和“大基地全产业链”农业。钜园农业总经理刘文添对本报说:“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养猪,也不是几百亩上万亩的地方,我们要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和发展。”
国际资本,包括产业资本近年来对中国猪肉行业的关注,除了金融危机带来的食品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凸显等催化作用,还在于,中国的猪产业 正 在 悄 悄 经 历 着 质 的 改变———据了解,专业户养殖与松散的合作社养殖已经占到了全国养殖量的40%,这为国际资本的并购进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外资借助现代的养猪技术,在养猪商业模式上占了上风。尽管在拿到庞大土地养猪的便利上存在着一些障碍,因此进入的便捷渠道就是收购,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拿起牟利的屠刀。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外资大多是采取并购、参股等形式介入。他们大都有一个明显的迹象:进一步取得区域性养猪霸主地位后,打出*的一张王牌:让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而不是随市场跌宕起伏的风险投资者。
中外资商业模式角逐
“丁磊给每头猪都编号,然后在养猪场的各个角度都放上摄像头,养猪的每个细节都在网易上直播;然后招募一万个网友认养,每个网友可实时看到自己的猪的成长情况,可以就养猪的每个细节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可以办养猪大赛,看看谁的猪养得好……”
———雷军狂想丁磊养猪
目前国内现有的模式中,占据霸主地位的,多数为“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代表者有温氏。一些研究者认为,这种依托农户、进行从猪种、饲料到销售等具有定价权的公司模式,尽管目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并得到国家的鼓励,一旦新的、更适合农民发展产业的新模式出现,可能面临较大的威胁。
同时,近年逐渐成型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养猪模式,表现了足够的灵活性。由松散的养殖大户联盟和小养殖户集结而成,传统的惯性,让他们在应对市场或大公司的压迫时表现软弱。“关键的时候,各自利益的坚持,让这种模式形不成竞合力。”而此类养猪联盟、以及中型的养殖专业户,恰恰是外资进入之后,纳入视野的合作对象。
两年前曾雄心勃勃组建合作养猪组织、意欲与大产业主进行对抗的一位组织者,上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承,松散的联盟无法形成有效的拳头,因为猪仍然分散在你我的手里,养猪行业合作社只是简单协作。
“我们宁愿期待外资公司,一个一个地并购我们,我们或可以做股东,或者是工人。”他说。
先进的模式必然取代落后的模式,这是人类生产史上的必然规律。但在这场角逐中,并没有多少工业化经验的中国资本似乎处于相对劣势。
最近被各大媒体炒作得沸沸扬扬的“丁磊养猪事件”,除了丁磊的个人魅力外,与猪肉行业近年来颇受关注也不无关系。据记者了解的情况,目前负责经营丁磊名下养猪公司的负责人,正在有板有眼地按照商业规矩挑选着能够提供庞大土地资源的县级政府给出的条件。
丁磊养猪,试图抛弃了国内现有的各种养猪模式,把农民从充满压力的产业链最底端的现实中解放出来。并在消费者、农民、政府等诸方面,寻找到一种新的合作、平衡机制。作为国内进入养猪行业的新贵,丁磊一开始就把取经的目光放到了美国、日本等精细化养猪经验成功的国家。更有说法认为,其模式一旦成功,这种现代化养猪模式更具备与国外对手竞争的实力。
控制了价格,就控制了产业链
“不用怀疑金融资本对于推动生产力进步的作用,但不能忽视了隐患,除了学习借鉴,更应保持高度警惕。”
——— 中国社科院曹建海
从农业种植、到玉米等品种可做饲料的加工、到养猪成本、以及猪产业下游深加工和销售系统,势力强大的外资进入者可控的环节不止一个。猪价低,并非是这些外资企业不在乎带来的影响。有国内研究者认为,猪价本身的高低并不完全决定猪场盈亏。
以高盛、正大、艾格菲、国际pe、甚至包括丁磊为代表的国内新型养猪者,数百亿的资金渗透进中国养殖产业链,更涉及农业上下游各个领域。
据了解,高盛全资并购过来的养猪厂并未自己进行经营,一般都是转手给他人承包,自己只控制最为敏感的价格部分。
控制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掌握核心的种猪提供和优秀成熟的国外低成本运作的养殖经验,外资公司只要控制了价格,就控制了产业。
在目前我国关系经济命脉的几大行业领域,如能源、金融、矿产、电讯等,中国对外资进入都保持了高度警惕,唯独农业,外资在该行业的并购,没有太大的门槛限制。
养猪业也有了不好的苗头:目前中国大量进入洋三元猪等,这个易于标准化、量化生产的猪种,将有可能在供应源上受制于人。
然而,一个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长此以往,生猪产业会不会沦为第二个大豆产业?可以作证的例子是,外资已经控制了中国60%大豆炼油厂。
外资养猪,不仅是产业链的竞争,更是国际金融资本图谋基础行业的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曹建海认为,不用怀疑金融资本对于推动生产力进步的作用,但不能忽视了隐患,除了学习借鉴,更应保持高度警惕。
数据解读
中国养猪业现状
●市场空间大:每年消费生猪约六亿头,4900万吨。
●向集约化发展:1980年家庭生猪养殖,大约占全国的90%以上;2008年,这个比例只有不到35%。
●产量低: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我国仅17头,美国为20头,巴西为25 .96头,日本为24 .92头;仔 猪 存 活 率 我 国 为84%,美国为95%;生猪出栏率我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