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分析 >  怎样才能避免奶农宰杀奶牛

怎样才能避免奶农宰杀奶牛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09/6/19 14:02:00 来源:网络 阅读数:

  从1991年到2000年9年间,我国奶牛存栏数增长了大约2/3,平均年增长率不过5.7%。但是从2000年到2006年猛增了2.79倍,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9%.同期原奶生产量猛增了3.6倍。我国也从一个奶业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三产奶大国。奶产量超出了几千年以来都以奶制品为主要食品消费的诸多西方国家。这样迅猛的扩张速度,如果不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激励,很难想象它会自然发生。

  中国人的食谱决定了我们消费的主要是初级奶产品,包括鲜奶、奶粉、酸奶、奶油和冰淇淋等。而西方人用于佐餐、烹饪的黄油、奶酪等深加工奶制品,中国人几乎不消费。问题在于,后者恰恰是奶制品消费的大头。例如在美国,上述初级奶制品消费,仅占原奶总产量的23%;而黄油和奶酪两项就占58%。换言之,除非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全盘西化,否则,中国作为世界奶业生产大国,其消费能力却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在生产一端的短期快速扩张,当然会造成积压。

  现在,人们倾向于把奶业危机都归咎到去年的毒奶粉事件上。但是深想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大规模在原奶中掺假的现象?少数人这么干,可以说是坏了良心,如果干的人多,就要考虑到其他因素。我以为,根源正是因为生产能力过剩导致原奶收购价格偏低,促发了各种掺假行为的蔓延。而目前这一轮奶业企业的库存积压,也不能完全看成是去年毒奶粉事件造成的短期需求下滑,也要认真考虑过去几年是否存在生产能力过度扩张。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中国过去几年大力发展奶业是错误的。一种生产能力的积累来之不易。既然发展起来了,就是一笔财富,不能轻易说退回去。何况长期看,中国人的奶制品消费需求还会继续增长,足以消化掉目前这点积压的生产能力。但是,在生产能力快速扩张之后,要呵护、维持住这一生产能力,政府就需要有所作为。

  我们常常犯的疏漏就是把不该市场化的东西市场化。也就是说,到了原奶采购环节,这个最应该政府来干预、来采取各种保护措施的环节,有关部门却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缺位了。你把奶农生产一端的积极性刺激起来了,在需求一段反而放任他们自生自灭。

  即使大国中最为倾向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也对原奶收购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国家最低采购价格,这就是所谓“国家原奶销售牌价”。这个保护价格,是联邦政府有关机构依据几种主要奶制品的市场批发价格反推回去得出来的,再根据不同地区的划分加以调整。实际的收购价格,只能高于这个牌价,不能更低。今天,美国市场上大约2/3到3/4的原奶是在这个国家牌价体系下采购的;另外的则是在一些州自己的地方政府牌价体系下(通常高于国家牌价)销售的。

  国家规定采购价格有多种好处,其中之一,就是直接保护了奶农尤其是散户的利益。由于国家采购牌价是依据中长期市场价格来调整的,它也能熨平价格波动。像中国这次奶业遭遇突发危机而出现短期过剩时,如果有一个国家牌价体系,就能很好地避免今天奶农纷纷杀牛,明年又会奶源不足的现象了。当然,笔者了解到目前我国不少地方政府已经推出类似的价格保护措施,中央政府也拨专款支持原奶采购。但这些都还只是临时的应急做法。需要像美国那样制度化,甚至成为一项法律,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畜牧家禽网编辑: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