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09/6/22 13:54:00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阅读数:
近些年猪肉价格如过山车一般疯涨暴跌,为了稳定生猪养殖规模,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在猪肉价格高涨时推出的母猪能繁补贴、良种补贴、母猪保险、免除生猪饲养企业所得税等各种刺激手段,在当前猪肉价格低迷时处境尴尬,继续补似乎起到维持低价的作用,停止补贴则担心养殖户亏损而停养,来年又是一轮价格疯涨。
政府为“猪肉价格”操心不少,投入不菲,收获的掌声却不成比例。问题出在哪里?
和经济周期造成的价格起伏相比,政府给予的补贴算不了什么,所以不要寄希望于政府补贴能够抵消价格波动。反过来,倒是要警惕政府补贴对市场信号的干扰,误导猪农理性决策。部门领导并不比猪农掌握的信息更具体,决策速度也不比猪农快,猪农犯的错,部门领导一样会犯。反映在猪肉价格曲线上是频率更快、价格波动更大。
主管部门眼里只有生猪和猪肉,所以对其价格起伏敏感,但是猪肉价格从来就不是单独涨跌的。2007年猪肉价格飙升的时候,也是经济泡沫最严重的时候,到处民工荒,行行都赚钱,养猪并非最赚钱的行当。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了猪肉价格,2008年6月至今猪肉价格狂跌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现象之一。大量农民工返乡,有不少人选择了养猪,存栏的猪多自然价格就贱了。
猪肉价格形成机制那么复杂,主管部门却只能干预养殖和猪肉供应,当然达不到控制价格的目的。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把目光从价格问题上转移开来,让价格信号自由支配猪农的积极性,自己专心为猪农或者消费者提供服务。
价格涨跌无疑会使部分猪农受损,承担不确定风险是所有市场经营者的责任,无论养猪、种田或者开厂,无一例外。只是养猪不同于炒股,进入或退出不那么容易,代价大小。
市场经济发展多年,已经有不少金融工具可以将生产者的经营风险分散出去,例如参加农业保险。最重要的分散风险机制其实不是保险,而是期货。
养猪的风险主要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时间差,期货可以为猪农消弭这期间的价格波动风险,将风险转嫁给风险偏好较强的资本投资者,从而使猪农专心于生产。小规模养殖的猪农未必亲自参与期货避险,而是期货价格比现货价格对生产决策更具指导价值,只要期货存在就行了。
以国内猪肉市场的巨大规模,建立猪肉期货市场是完全可能的。可惜,猪肉期货市场不是说建就能建的,金融行业管制严格,期货市场要努力向中央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