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分析 >  猪肉价格低位运行 生猪产业优势减弱 业界呼唤治本之策

猪肉价格低位运行 生猪产业优势减弱 业界呼唤治本之策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09/8/19 14:13:00 来源:农博网 阅读数:

  川猪现状牵动多方神经
  
  四川省曾经稳居全国生猪产业的头把交椅,今年却遭遇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猪肉内外销低迷、生猪养殖大幅波动等困境。四川有关部门和主产区政府怎么应对?各地落实国家有关收储政策情况如何?肉制品加工企业在做些什么?川猪产业前景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川猪产业
  
  略显颓势
  
  四川省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过后,生猪及猪肉价格开始持续下跌,到5月份全省生猪收购平均价格为每公斤9.16元,环比下跌8.22%,个别地区收购价跌破每公斤8.00元。5月第4周,四川猪粮比价下跌至4.85:1,跌破养猪盈亏平衡点。6月底,全省猪肉出厂价连跌数月后首次回升,但猪粮比价为4.68∶1,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
  
  猪价肉价为何持续下跌?四川省商务厅有关人士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以前的外省主销区现在变成了主产区,川猪国内市场销量下降。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四川猪肉出口呈现量减价跌、市场萎缩、出口企业减少的趋势。三是夏季为猪肉消费淡季,零售额大幅减少。
  
  业内专家表示,川猪产业目前的颓势固然和全国性生猪产业颓势有诸多共性,但深层原因却是川猪产业优势减弱。近年来,四川省生猪生产一直未摆脱周期性波动:2007年的猪价肉价反弹导致2008年生猪养殖一哄而上,全省规模猪场比上年增加近10%,全年出栏商品猪2700万头,出栏量占到总量的27%,比上年增长7%。到2009年一季度,四川能繁殖母猪和仔猪数量占同期生猪存栏量的比重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生猪过剩,价跌是必然结果。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这种过山车式的周期性波动,川猪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将继续减弱。
  
  政府和企业
  
  积极行动
  
  四川省商务厅按照国家的部署,及时启动了冻猪肉储备计划,将猪肉储备任务分解到市州,并鼓励企业增加商业储备。目前这一调控政策落实较好。5月份,四川省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生猪176.6万头,环比增长2.9%;白条肉库存3353.53吨,环比增长17.47%;分割肉库存17673.51吨,环比增长13%;用于深度加工的猪肉总量增长11.68%。6月底,该省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白条肉平均出厂价达每公斤11.76元,环比上涨0.43%。这也是猪肉出厂价连跌数月后的首次回升。
  
  与此同时,四川各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生猪产业增强抗风险能力。资阳市以创新生产机制、融资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为突破,着力推进“六方合作+保险”机制和“寄养”、“订单”、“期货”等多种生产模式,大力实施生态养殖和高效养殖,使养殖户存栏有订单,出栏有市场。生猪养殖户在保证生猪质量的同时,自身经济效益也得到了保证。
  
  在破解川猪产业困境的过程中,四川的各个农牧业大型集团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希望集团凭借较为完善的农牧业产业链和资金、技术、管理实力,为合作猪农提供饲料、种猪和饲养技术,生猪出栏时,集团以高出市场价10%左右的价格收购,并在旗下的美好家园超市销售,或由旗下的肉制品企业加工成“美好”系列肉制品。高金公司一方面加大冻肉加工存储量,一方面增加冷鲜肉、熟食制品的产量,既缓解了肉价下跌之急,又为公司储备了原料。
  
  川猪发展
  
  寻求治本之策
  
  记者了解到,四川省已经制定《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计划到2015年前投资427.7亿元,加强生猪良繁、防疫、质量监督、储备和流通体系建设。在丘陵地区和成都平原,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在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加工基地,依托大型生产基地和物流中心,建设交易市场;在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集中产区,建设储备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省新增出栏优质商品猪2000万头,年出栏生猪总量达到1.1亿头,猪肉产量达到808万吨,猪肉省外销量达到135万吨,把四川建设成全国*的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储备基地。
  
  此间经济学家和业内专家热议的另一个策略是在四川建立生猪期货交易市场,以此避免生猪的价格剧烈波动。他们建议,一是借鉴世界先进养殖模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二是尽快推出生猪期货,破解养殖风险难题。他们呼吁,有关方面应早下决心推动生猪期货上市。同时,作为养猪大省,四川应当力争使首座生猪期货交割库落户四川。
  

畜牧家禽网编辑: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