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0/1/12 15:24:00 来源:杭州日报 阅读数:
刚进村,养猪场的范场长就赶来喊去家吃饭,说是“杀年猪”了。尝后问味道好不好。好吃,就是味精放多了。范场长一听直叫冤枉:啊哟,要死快了,一点味精也没放的呀!
哦,这就是传说中的本猪肉啊。
眼下,浙西农村正是杀年猪、打年糕的时节。年味已经很浓重了。
那只疑似多放了味精的猪,是范场长公公婆婆养的。品种,叫“内二元”。除了耳朵挂落、腰身短,临产不用人工接生的,也不需要从小剪牙齿。因为养了300天左右、养到250斤以上,所以肚皮下垂的。而洋猪一般养到180-220斤,也就是180天前后就出栏了,过早过迟,性价比都不合算了。
所谓的“商品猪”,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其实最讲究的是它的“商品价值”,而农民养的本猪呢?“味道”第一,投入产出的经济因素考虑,是其次的。
剩下比较大的区别,是在喂养上,上档次的大中型规模养猪场,洋猪是随时都有得吃的,而本猪一般每天喂三顿,一忙,少一顿也免不了的。再就是养猪场很少有青饲料吃的,除非是种养结合的生态型养猪场。而本猪一般养到一百斤之后,通常以喂食番薯、萝卜、猪草等青饲料为主。
问金土本猪怎么个吃法,说肯定要请村坊里的亲朋好友大吃一顿的。
卖不卖的?不卖的,最多,村里没养的、要送人的、不够吃的,说好价钱匀点去,十元一斤。
放血、煺毛、剖膛,杀猪三部曲,总得一个多钟头。也是共同探讨城里人为啥吃不到本猪肉的大好时机。结论如下:
一是村里一半人家养猪,限于劳力,养一头的居多,产量小,全部加起来,养十年数量也及不来范场长所在的那个养猪场养一个批次;而且本猪自足自给为主的,不进入商品流通市场。
二是进入市场要检验再屠宰的,一头猪,手工杀杀麻烦,收购零零落落也麻烦。(注,一般上200斤的本猪,都不太会有毛病的,脚趾甲又尖又长又硬的。而生过口蹄疫的猪,趾甲脱落重新长的,软而嫩。至于商品猪,搞卫生检疫的,已经提前帮我们消费者把好关了,你到菜场里去买猪手,趾甲早取掉了。你只管放心买就是。)
三就是本猪的肥膘,看上去实在太厚太厚。怕胆固醇高、脂肪高的人家,起码有一半要浪费的。还有,本猪的腰身远不及洋猪长,取肉率更低。
我们所想吃而吃不到的本猪肉,其实仅仅是本猪的精华部分,而不像洋猪那么“浑身是宝”。加上生产销售形式的效率不高,不能与市场接轨。如果你实在馋,不计成本,出杭州城方圆一百公里范围内,应该买得到的。
久等丁磊的万头养猪场面世。《广州日报》去年九月报道了,说已经在浙江养了上万头。我是抱“疑似”态度的。因为有一点不懂,丁磊宣称的“牧养”,看上去很美、很生态、很福利,只是闹不明白:难道丁磊养的猪那么听话,到了野外的广阔天地,会自觉地不随地大小便的?这一天上万吨的猪粪尿,该花多少人工处理?
不懂归不懂。希望丁磊能成功的理由很简单:城里人吃中意的本猪肉,似乎大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