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评论 >  今年南方气候异常 南方生猪告急

今年南方气候异常 南方生猪告急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0/7/13 13:51: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阅读数:

    “我养了50头母猪,现在已经死了30多头,300多头幼猪也死得只剩下50多头了。”广西柳江县27岁的生猪养殖户兰志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5月下旬以来,他养的猪开始发“高热病”,打针、喂药都不管用,打针反而死得更快!

  今年气候异常,南方遭遇连续强降雨,高温、高湿的天气很容易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另外,春节后猪肉价格连续下跌,猪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的价格却一路上涨,到目前为止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已经连续4个月亏损。为了削减成本,很多人只好在饲料上“动脑筋”。兰志略说:“今年大家都在赔钱,不得不用便宜的、霉变的玉米,猪吃不好,也会生病。”

  福建省有养殖户反映,在情况比较严重的诏安地区,90%的养猪场出现了“高热病”,猪的死亡率在70%以上。“一开始只是零零散散地发病,5月20日以后开始大规模爆发。生病的猪眼睛和皮肤都发红,不进食,死亡率很高。”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调研发现,一个多月前,南方的养殖户陆续反映当地出现了“高热病”。“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的部分地区,其中广西的情况更严重一些。”

  冯永辉说:“有的养殖企业一赔钱,连技术人员的工资都发不了,疫苗也就干脆不用了,这等于是把门打开放病毒进来。”

  “今年和2006年的情况特别像!”广西玉林地区一位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发的到底是什么病,技术人员不敢轻易下结论,拿去化验,发现有蓝耳病病毒。得了蓝耳病的猪在症状上表现为发高热,也就是俗称的‘高热病’。”

  “2006年爆发的蓝耳病可以说是整个生猪产业的一次浩劫,疫病大规模爆发,席卷全国。”冯永辉介绍,“到目前为止,今年和2006年同期的情况很像。”2006年5月蓝耳病最开始出现在江西省,当时的气候条件和今年类似,南方地区连续出现高温、高湿天气,首先爆发了细菌性的猪疫病,猪群整体的免疫力下降,进而引起继发感染,蓝耳病、猪瘟等病毒性疫病趁虚而入,症状上表现为混合性高热。

  冯永辉回忆,2006年生猪养殖企业也是从春节后开始亏损,到6月底连亏4个月。当年5月开始,我国南方也出现了连续的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

  蓝耳病对生猪市场打击严重。业内人士表示,此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猪疫病。子猪的发病率可达80%甚至100%,对母猪的危害也极大,且有较高的死亡率。

  “2006年6月份的时候,北京市场的猪肉价格才五六元一斤,蓝耳病发展了整整一年,全国的生猪存栏量连续跳水,猪肉价格也一路飞涨。到了2008年5月,北京市场上的猪肉价格竟涨到了20元/斤!”冯永辉说。

  农业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我国生猪存栏43370万头,较年初减少7.53%,能繁母猪存栏4700万头,较年初下降4.28%,生猪存栏量一直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在我国的CPI构成中,食品价格占比33%左右,而猪肉价格又在食品价格中占较大比重。而且,猪肉价格还可能影响其它食品价格,如果猪肉价格出现大的波动,可能影响CPI走势。

  虽然广东、广西、福建三省生猪产量大约只占全国的13%左右,不是我国*的生猪产区,但2006年糟糕的情形还是让冯永辉有点担忧。“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南方的猪疫病向全国各生猪主要产区扩散。”冯永辉说。

畜牧家禽网编辑: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