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0/12/1 11:38:00 来源:保定晚报 阅读数:
9月26日,看着发放到手里的绒山羊舍饲养殖扶贫合作社的分红款,涞源北李庄村的谭东生脸上笑开了花:“这次村里每人100元,书记说三五年以后,分红能超过一千元,往后我们年年都会有分红。”
“富裕谁不想啊”
北李庄位于涞源县东团堡乡甸子山脚下,人口532口,耕地852亩,靠老天吃饭。赶上老天爷不高兴的年景,就指望国家救济补助,等、靠、要的懒惰思想深入人们骨髓,穷困笼罩着村子。
看着其它村子热火朝天的建设劲头,村民们的心思动了,村干部们坐不住了。村干部谢武说:“眼瞅着别的村子都在热火朝天地修路、接水、盖戏台,村民对干部不满,我们心里也着急。”
2006年夏,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北李庄投资12万元,历时60天贯通了甸坡到甸子山顶5公里的盘山公路。同年秋,历经2个多月的苦干、实干,卸甲沟至北李庄甸坡村宽4米,长5公里的水泥路铺垫贯通。2009年又投资6.5万元,对主村和附庄葫芦河的村内街道进行了硬化。投资3万元,铺设了管道5000米,挖引水渠5000米,解决了400多口人、100头大牲畜、2000只羊的饮水问题。
在政策的帮扶下,该村具备了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光靠帮扶是不够的。村民段福说:“看着别村人一天一个样,富裕谁不想啊?”
“以后生活就不愁了”
想富裕,但路子怎么走,这就需要琢磨了。
此时恰逢省交通厅帮扶该村,省交通厅运输处处长李辉负责具体事宜。在调查了解中发现,由于该村紧靠山场,大部分村民有着养羊的经验,由于近年来封山禁牧保护环境,养羊数量大大减少。和村干部商量之后,决定发展舍饲养殖,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护环境。
2008年10月开始筹建羊舍,投入资金共70万元,2008年12月21日基地正式成立。基地占地9亩,建羊舍40间,能圈养500只绒山羊,全体村民每人一只绒山羊入股。当年购进绒山羊200只。
“当时入股的时候有些担心,生怕最后结果是什么都没了。”说起这件事情,76岁的老党员谭贵很有感慨:“没想到,两年以后就有了每人100元的收入,听说三五年之后每个人能拿到1000多元,而且还年年有!加上种地,我们老两口以后的生活就不愁了。”
截至目前,舍饲养殖合作社目前羊存栏600余只,产羊绒600斤,收益8.5万元;产羊羔166只,收益12万元。预计3—5年后,合作社年收益将达到60万元,股民人均收益1000余元,加上种植、务工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将达到2500元左右。
“圈养增收护生态”
上世纪九十年代,该村养羊最高峰时有46户,羊存栏约6700只,都是散养,然而富裕的仅仅是少数人。
“散养毁环境,圈养护生态。”东团堡乡党委书记徐润雨说:“以前包括北李庄村在内,许多村庄的村民养羊都是用散养模式,对山场植被破坏特别严重。现在北李庄村的养殖模式不但解决了所有村民的收入问题,而且有效保护了当地山场植被。”
北李庄村村支书段晓明告诉笔者:“散养有着不少缺点,一是破坏植被,前几年山坡上光秃秃一片,让人看了心疼,就连一些小树都遭到了破坏。二是散养的羊产绒少,上山的时候羊绒被草木挂掉了一些,一只同样的绒山羊散养产绒不到一斤,而舍饲养殖至少能产一斤半,算下来差距不小。三是散养费人手,一个人只能管理百十来只,现在村里的舍饲养羊600多只,仅仅三几个人就够了;还有就是村里干净了,过去散养多的时候,村里的街道上到处是羊粪,离村子远远的就能闻到,而且阴天下雨时太脏了……”
收入增加了,山坡变绿了,村里干净了,人们精神了,北李庄人在上级部门的帮扶下闯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