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1/4/6 13:36:00 来源:畜禽健康养殖网 阅读数:
扎鲁特旗嘎达苏种畜场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减畜与增收并举、发展与生态共赢的新路子。全场职工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3800元增加到去年的8500元。
“减羊增牛”增出美丽容颜
肥沃的草牧场资源是嘎查苏种畜场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实现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嘎达苏种畜场推行“减羊增牛”的经济发展战略,即压缩绒山羊饲养量,扩大优质高效的牛产业规模,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围绕这一目标,该场按照“草畜平衡、以草定畜”的原则,对全场的载畜量进行重新核定,严禁超载过牧,将全场饲养的2.7万只绒山羊压减到5000只;扩大奶牛饲养量,全场奶牛存栏增加到4000多头,实现了草畜平衡。
“减羊增牛”不仅减少了牲畜超载过牧对草牧场的压力,让草牧场的植被得到有效恢复,还让更多职工群众看到了转变生产方式带来的可观的经济效益。职工卢德奎就是“减羊增牛”战略的受益者之一。前些年,卢德奎所在牧铺,绒山羊养殖规模大、头数多,也同样面临养羊超载过牧、引起草牧场沙化的艰难处境,在“减羊增牛”政策的影响下,他卖掉了手中的绒山羊,开始发展牛产业,他家的奶牛很快就由最初的5头发展到36头,每年仅牛奶的收入就接近20万元。如今,卢德奎家不仅住上了4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还买上了小汽车,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减羊增牛”壮大了嘎查苏种畜场牛产业规模,使养牛户达到400多户,牛产业已成为全场职工群众收入的主导产业,生态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让全场40万亩天然草牧场再现美丽容颜。
“减羊增牛”增出致富财源
嘎达苏种畜场鼓励职工以发展高效畜牧业为切入点,突出发展高产奶牛养殖,并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兴建奶站,延伸了产业链条。全场共有奶站10个,年出售鲜奶达7000多吨,职工人均增收5000多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拉动了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日产鲜奶逐渐增多,带动了传统工艺奶制品制作的快速“升温”。为提升奶制品的附加值,广大职工瞄准传统工艺奶制品热销的商机,纷纷搞起了制作工艺规范、质量信誉度高的传统工艺乳制品制作家庭小作坊。职工卢德奎有奶牛36头,正在产奶的奶牛有10头,日平均产鲜奶200多公斤,卢德奎将产出的鲜奶全部制作成奶豆腐和乌日莫,每天30多公斤的奶豆腐都很快就被订购一空,日均毛收入达600多元。
传统绿色手工小作坊让养殖户的经济收入较卖原奶翻了一番,在嘎达苏种畜场像卢德奎一样常年从事传统手工工艺制作奶制品的家庭小作坊有31家,日加工鲜奶9吨。仅此一项,就可为全场奶牛养殖户增收150多万元。产品除满足本地消费市场外,还远销北京、深圳等地。
“减羊增牛”增出价高身贵
嘎达苏种畜场实行“减羊增牛”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草牧场迅速恢复之后,广大职工又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起有利于草原保护的草原散逛小笨鸡、大白鹅等特色产业。
嘎达苏种畜场六分场的职工张安原来养羊1400多只,实施“减羊增牛”政策后,张安出栏1000多只羊,仅留下400多只。绒山羊头数的减少,让草牧场逐年恢复。看到草场的牧草长势越来越好,地理位置优越,张安便有了发展特色产业、另谋生财之路的打算。
为了能够在保护好草牧场资源的前提下,实现致富增收的梦想,张安想到了养殖小笨鸡,说干就干。今年,张安在场管委会的扶持下,把原来的羊圈改成了养鸡场,饲养了2200多只小鸡。打开鸡场的大门,宽阔的草地便成了小笨鸡的美味餐桌,吃的是蚂蚱、虫子和嫩草,不到3个月,鸡的平均体重就达到2公斤以上,草原小笨鸡“逛”出了高身价。
嘎达苏种畜场鼓励引导职工调整畜群结构,减轻了草牧场压力。环境好了,职工发展特色产业的收入也增加了。目前,嘎达苏种畜场职工饲养的草原小笨鸡存栏1万多只。张安告诉记者,草原散逛小笨鸡消费市场好、价格高。他今年饲养的这2000多只小笨鸡,扣除全部费用也能收入2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