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1/4/12 9:39:00 来源:互联网 阅读数:
雏鹰农牧曾依靠给双汇供猪而发家,最终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养猪业第一股”。在双汇事件后,双汇多次和雏鹰农牧联系,表示要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合作,明确提出增加供猪数量的提议。向雏鹰农牧抛出“联姻”请求的并非双汇一家。
雏鹰农牧去年出栏生猪48万头,几乎全部供给了两个大客户。*的一个客户是上海一家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另外一家是双汇,每年从雏鹰拉走20万头生猪,相当于双汇生猪需求量的1%。
在双汇瘦肉精事件曝光后,双汇高调表示将加强养猪场建设,生产经营模式将以基地为销售模式。双汇发布公告称生猪来源渠道有3种,大规模企业收购占60%比重,30%是自己养,10%是合作社购买。
“我们是大企业,到哪都好办事。”万隆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双汇进行自建养猪场建设信心满满。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同双汇这一举措。
熟知双汇集团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双汇其实早在10年前就萌生过进入养猪业的念头,但是至今自有猪场出栏的生猪尚不足1%。“许多大企业都表示进入养猪业,但并不是谁有钱就可以进来养好猪的。”
这位人士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2008年高盛被传有可能进入中国养猪业,但至今并未见到高盛进入这个行业的任何确切消息;另外一个是中粮集团在两三年前也曾高调宣布要投资100亿建设养猪场,但是两年多过去并未见到中粮集团有什么大动作。
雏鹰农牧董事会秘书吴易得说,从一个“杀猪的”变成“养猪的”之所以极为困难,在于“从农业向工业转变较为容易,但是从工业向农业转变就难多了。”工业标准化和机械化程度较高,更易于实行科学管理,但农业则更为复杂多变。
养猪业在中国并没有太高的门槛。但事实上目前能够形成规模的养殖企业并不多,而且这些企业还需要靠国家补贴才能赖以为继。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各个国家,包括养猪在内的很多农业产业往往依靠政府补贴才能持续经营。
按照双汇的计划,未来60%的生猪需求量都来自大型养殖企业,但是问题在于大型养殖户的产能未必能够供应得上。在养猪大省河南,年出栏5万头规模的生猪养殖企业不超过10家。
即便是这些养猪供应大户,也未必愿意老老实实给双汇“当配角”,其中雏鹰农牧就宣布正在建设一座年屠宰量在200万头的屠宰厂,从“养猪的”变成“杀猪的”,与双汇一道抢夺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