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1/7/15 13:44:00 来源:北京晚报 阅读数:
这个夏天,“身价”飙升的猪肉终于可以鄙视暴跌的大蒜了。昨天,北京各批发市场的白条猪价格继续保持在23元到26元的高位。
在多家分析机构的估算中,猪肉价格对CPI的贡献在3%以上,这个餐桌主角发起“飙”来,能量远非大蒜、绿豆那些配角可比——预计发布的6月CPI指数可能超6%,央行昨天宣布加息。
北京的猪肉价格在淡季创下历史新高,山东、吉林等地纷纷出现“抢猪潮”,专家们预言,因为供应量减少,肉价在下半年还将持续坚挺。
[讲述]
“我家的猪全军覆没”
小溪(老家在山东,家里是生猪养殖户,她大学毕业后留京工作,冰箱里储存着两大扇排骨):
“战备粮”够我吃半年的,今年的肉再涨成啥样子,都跟我没关系啦。
我们家的养殖规模在村里算是中等。春节回家时,我就看到很多家的猪都生病了。有老乡找专家给病猪做检查,专家说是流行性腹泻,很难康复。今年2月底,妈妈告诉我,家里的猪也都染上了这种流行病,除了有两三头没被传染,其他的都被处理了。据我所知,我们村里有三分之二的猪都死了,而一批猪出圈的时间是5到6个月。所以出栏的猪锐减了近一半,猪肉价格不可能不动。
另外,如果一栏猪出了问题,养殖户绝对不会马上再次投入生产,多数是停一年以后才会再养。所以,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看,下半年的猪肉价格应该会比较坚挺,肉比菜贱的情况今年应该不会再出现了。
猪肉囤积储备有困难
炒作可能性不大
尽管江西、山东等地的媒体都提到蓝耳病、流行性腹泻在一些地方出现,“有些不注重防疫的散养户生猪死亡率高达七八成”,但像2007年那样大规模的疫情并未出现;被“蒜你狠”、“豆你玩”等轮番折腾的人们,对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心存疑虑:不会又是炒作吧?
张浩(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农产品流通与营销研究中心成员,去年年底就在自己的博客中预言猪肉今年必然涨价):
这次猪肉的涨价跟炒作的关系应该不大。要炒猪肉,那就必须得有囤积储备,如果是生猪储备,那控制时间是很困难的,生猪的喂养是要考虑经济效用的,养到六七个月以上,再养下去,猪不会再长多少肉,饲料的投入却不能减少,算经济账的话就不划算了。如果是储备冻猪肉,最长储备期也就是6个月,超过这个时间,猪肉的质量就会下降很多。
乔娟(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猪肉和粮食、蔬菜是有区别的。粮食的生产周期较短,一年的时间,蔬菜更短;而猪肉要从种猪、仔猪、育肥……必须有一个过程,周期比较长。猪肉也不可能像粮食那样,能储存一两年,生猪没办法储备,即使是冻肉,在超低温的条件下,成本也很高;所以炒作囤积的可能性比较小。
减产疫病导致供应
减少是涨价主因
在采访中,农业问题专家们普遍认为此前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养殖规模缩小,是影响今年猪肉供求失衡的主要原因,而供求失衡必然导致价格波动——农产品周期律的威力再次显现。
张浩:涨价原因其实主要是因为供应量减少。一个是去年猪肉价格长期低迷,尤其是去年上半年整个行业亏损了5个月左右,只有大的企业才能支持,小农户很难挺过来,多卖1头猪要亏损100多元,小农户大量减少存栏量,特别是减少“能产母猪”的数量,因此从去年下半年起,仔猪的出生量就在不断下降,出栏量减少。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疫病的出现。有些养殖企业在挺过价格低迷的时期后,也知道猪肉价格肯定还会回升,其实也在进行补栏的工作,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发生的疫病让事实上的补栏量没有达到预期。这两个原因都导致猪肉减产,在市场上肯定会影响到价格变化。
动用储备抑物价
效果有待观察
事实上,一些地方的储备肉已经上市了,据当地媒体报道,大连地区十年来首次动用储备肉平抑物价,当地投放的市级储备肉每公斤低于市价2元;6月底,东北部分地区的猪肉价格相继回落。“储备肉”真是调控猪肉价格有效的利器吗?
张浩:6月份的猪肉价格上涨为什么这么快?还要考虑到国家动用储备猪肉平抑猪肉价格后的反向调节作用。我原来预计猪肉价格会在春节前后出现高峰,但当时国家动用了储备猪肉来平抑物价,最后猪肉价格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可是,国家储备物资是要有轮换期的,猪肉一般是4个月,牛羊肉一般是8个月,当储备物资投放到市场后,还是需要重新购入的,而此时市场的供应量其实并没有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国家猪肉储备其实并没有太多。只是在河南、四川等主要产区有一些储备库,大部分还都是冷冻的。不要过分夸大国家储备猪肉的作用,这些储备的主要目的应该是碰到一些突发事件时急用,比如重大自然灾害、战争等。如果是带有时长的价格上涨,动用储备物资平抑物价往往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比如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