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1/9/26 9:43:00 来源:荷斯坦网 阅读数:
“既要牛肥奶丰,又要绿水青山”。黑龙江省富裕县通过实施“立草强牧”工程,转变多年来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由放牧为主向舍饲过渡,积攒起牧业发展的后劲,使发展畜牧业和保护草原资源和谐统一,实现环境改善与强县富民的“联动”发展。
如今,在富裕县,绝大多数农民已经实现了从“我要放牧”到“我要禁牧”的思想转变,各级干部也牢固树立了“”立草强牧“才是畜牧业发展的方向、没有草业的大发展就没有畜牧业的快发展”的共识,全社会支持“立草强牧”工程,为草原建设创造了浓厚的氛围。
记者采访发现,从县委到乡镇,从乡镇到村委会,“立草强牧”工程已经被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并建立起了常态的工作机制。县里专门成立相关组织,负责草原禁牧工作重大问题的协调和解决,明确了监管责任,各级干部积极主动落实禁牧护草工作,形成了上下贯通的草原禁牧护草保障体系。同时,这个县还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障草原建设有序进行,联合执法组对全县禁牧政策落实情况定期巡回检查,对屡次不听劝诫,偷牧、放牧及暴力抗法的“钉子户”,由畜牧及公安部门采取强制措施,并对重点村屯、顽固户进行重点看护和禁牧宣传教育。
在实施“立草强牧”工程中,这个县始终坚持“一手抓禁牧,一手抓发展”的原则,以草原禁牧为契机,引导饲养方式由放牧为主向舍饲过渡,由小规模粗放经营向规模化标准生产过渡。同时,不断加大饲草饲料生产力度,帮助养畜户解决由于草原禁牧带来的饲草饲料相对短缺这一症结问题。截至目前,畜牧、林业、土地、农业开发、扶贫开发等部门累计投入草原改良建设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饲草饲料生产。目前已建成永久性青贮窖53万立方米,购置青贮机械3200台(套),并采取浅翻轻耙、松土补播等措施改良草场30万亩,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牧草4万亩。不断完善的草原承包责任制,将所有草原全部承包到户,明确监管和改建责任,促使草原改良建设步伐不断提速。
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为富裕带来生态持续好转和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双赢态势。“立草强牧”使全县草原吸碳能力大大增强,抵御风沙作用明显加强,草原生态功能不断恢复。草原植被量的增加和覆盖度的提高,也为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禁牧前草原上极难见到的野鸡、山兔、狐狸和狼等山禽野兽逐渐多起来,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场景凸显。去年全县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产值达13.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8%,以奶业为主的畜牧业收入占农民年人均总收入的6成。到今年上半年,全县奶牛存栏15.8万头,商品奶量达到12万吨,龙头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达1400吨,奶农奶资收入实现3.54亿元。目前,兴建200头以上奶牛养殖小区20个,效益可观。而草原平均亩产青干草已由本世纪初的不足50公斤,恢复到了80公斤以上的水平,今年,依托实施“立草强牧”工程,这个县种植的万亩优质紫花苜蓿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而青贮种植面积从无到有之后,据估算今年的总产量将创下历史新高。畜牧业出现循环发展态势。随着奶牛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富裕县种植业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每年奶牛可产粪尿100多万吨,这些天然的肥料售出后,可使每公顷土地节省化肥300公斤,而农家肥投入量的增多,也大大增强了土壤肥力和农田的抗灾能力,农业生产获得了稳产增收的佳绩。去年,粮食总产突破60万吨大关,创出新高,据预测,今年的年景更是好于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