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1/10/12 16:17:00 来源:三农在线 阅读数:
“哞……哞……哞……”
每天清晨,对于河北省阳高县王官屯镇邢家堡村的村民来说,最悦耳动听的声音莫过于奶牛的叫声。循声望去,黑白相间的一群群奶牛,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勾画出农民的幸福前景。
初秋的一个下午,村民王先将一捆捆割好的青草装上拖拉机,准备拉回村里。在他院里50多平方米的空地上,青草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清风吹来,青草的清香扑面而来。“这段时间雨水多,草长得好。我想趁这几天地里活少,多打点草,这样就足够这几头牛吃上十来天了!”
过去,邢家堡村农民一直以养殖黄牛为主,这种牛仅用于耕地,产奶量很少。2002年春天,王先听说黄牛可改良成奶牛,便四处打听改良技术,而周围人却笑话王先异想天开。功夫不负有心人,同年夏天,王先终于通过畜牧专家成功改良了一头奶牛,每天产奶25升。王先试验成功后,村民纷纷效仿。镇村两级领导因势利导,多次聘请市县畜牧专家来村讲课。
“养三头黄牛,不如养一头改良牛。”王先对笔者说,“通过配种改良产下的第一头牛,两岁时平均一天就能产近15升牛奶,而没有改良的牛一天只能产3升~4升牛奶。不仅如此,改良后的两岁母牛每头价值4000元以上,高的甚至可达8000元~10000元,而没有改良的牛还不到1000元。”王先饲养着7头奶牛,仅奶牛一项,一年就可收入4万多元。
“如今,全村360户村民,都对黄牛进行了改良,差不多有500余头。养奶牛多,需要的饲草也多。玉米秸秆是最好的牛饲料,而刑家堡村的土地适宜种植玉米,种玉米还省事儿,村民能腾出时间在当地的生态园打工。现在,村里是奶牛产业带动了多业发展呢!”村党支部书记张守云说这话时显得很自豪。
“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日子就越过越好了!”王先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