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4/20 15:10:00 来源:东北网 阅读数:
近年来,孙吴县把鹅产业作为县域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市场、龙头、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大鹅产业建设,初步形成集大鹅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体系,大鹅产业已成为孙吴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孙吴成为黑河地区乃至全省重要的商品鹅养殖加工基地。2011年,全县大鹅饲养量达到53.4万只,大鹅产业实现综合产值近4000万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41%,鹅产业为农民增收1500余万元。
谋划大鹅产业蓝图
这个县在《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把大鹅产业放在突出位置,从品种改良、扩大规模、精深加工、产品销售等方面,都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措施。相继出台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鹅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鹅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在立项、环评、用地、资金筹集、临时建筑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加大大鹅产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全县畜牧贷款资金65%以上用于扶持农户发展养鹅生产,并整合扶贫开发、再就业等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围绕大鹅产业上项目、增投入,为大鹅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扩大养鹅基地规模
扩大养鹅基地规模,强力实施四项措施。龙头企业牵动,扶持茂田牧业购入鹅雏孵化设备11台(套),一次性孵化种蛋可达10万枚。建立前进林场万只种鹅繁育基地,引进莱茵鹅、蒙鹅、白仔鹅、霍尔多巴吉鹅幼雏,扩大种鹅养殖规模。通过赊销饲料鹅雏、免费防疫等方式,每年与农户签订40万只以上的商品鹅回收合同,带动全县大鹅生产。合作组织促动,县政府鼓励养鹅合作组织建设,规范合作组织种鹅繁育、饲料外进和鹅雏赊销、定点下摆等工作,不断做强养鹅生产链条。目前,已成立养鹅合作组织5个,建立鹅雏孵化厂3个、年孵化鹅雏达60余万只,建成2000只以上的养鹅基地16处。养鹅大户推动,采取降低税费、划拨草原、改良牧草、建立养鹅示范园区等形式,扶持广大养鹅户滚动发展大鹅产业。鼓励养鹅大户建立标准化大鹅养殖小区,2011年,全县养鹅户达到1700余户,其中500只鹅以上养殖户达到199户,呈现出以茂田牧业为龙头,典型示范基地为辐射带动的小规模、大群体、模式化养鹅发展新格局。
增强“龙头”带动能力
加强茂田牧业龙头企业产能升级改造,加快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带动农民养鹅增收的能力。孙吴县5年累计协调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建设畜禽产品深加工基地1.6万平方米,建成牛、羊、鹅3条屠宰生产线和1条鹅羽绒加工生产线,形成年屠宰鹅300万只、年加工羽绒原毛300吨的加工能力。2011年,加工大鹅近50万只,实现产值3500余万元。大力创建绿色品牌,扶持公司申请注册了“茂田”牌鹅肉制品商标,并先后取得国内“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9001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食品等认证,对大鹅产品实行分类分割精细加工,形成了白条鹅、鹅胗、鹅掌、鹅头、鹅肠、初级成品羽绒等十余个品种,开发4大系列12个品种的组装节日礼品系列产品,实现多次加工增值。
降低鹅产业风险
积极构建大鹅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鹅产业风险,提高大鹅产业良性发展水平。建成疫病防控体系,县财政每年拿出24.4万元,集中用于村养鹅防疫员工资,有效调动了村级防疫员的积极性。去年县政府又拨款110万元,组建全省一流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在大鹅屠宰加工车间安装远程监控系统,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有效地杜绝了病死动物疫病传播。全县已建成县乡村三级直属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有效提高了小鹅瘟、禽流感等鹅病综合防控能力。2011年,全县鹅雏基础防疫密度和成活率分别达到100%、95%以上,鹅雏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断降低,连续10年无重大鹅疫情发生。对鹅饲料及药品等投入品实施常态化依法监管,确保商品鹅源头生产安全。建成互动交流体系。依托畜牧信息网络平台,定期发布大鹅产业生产要素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引导养鹅户按照市场导向发展大鹅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