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7/25 13:32:00 来源:乐山日报 阅读数:
现在,老鸭农罗永成成了名副其实的“双栖人”:白天在峨眉的双福镇,晚上则回到位于同市桂花桥镇的家。这种在两镇奔波的日子,从2011年7月算起,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而所有的这些奔波和辛劳,都为了一件事:开创他生态养鸭事业的新征程。他和其他几名合伙人,正利用养鸭新技术打造、经营着一个日益规模化的养鸭场,并借此成立了“永成养鸭专业合作社”。
空气水体双重污染
传统养殖模式待突破
说罗永成是一名老鸭农,实至名归。现年40多岁的他,养鸭就有近20年时间。什么鸭苗防疫、饲料配备、市场销售等整个养鸭流程,早已烂熟于胸。而在此之前,他的养殖基地就在他桂花桥镇新联村的家附近。那里毗邻峨眉河的支流,直排鸭粪方便,因此,便成为和他一样的村民们养鸭的首选之地。情况还不止这些,据他介绍,在早些年、甚至现在,诸如临江河、长滩河、双福河等峨眉支流河,都成为附近村民养鸭的好去处。
对于老鸭农们来说,养殖畜禽有一个特点,就是畜禽的消化肠道都比较短,这样就会造成粪便里还有70%左右的有机物没有被分解。那么,作为粪便处理呢,它水度大、有机养分高,如果不及时的分解,会变质发臭。这就是鸡粪、鸭粪等特别有“味道”的原因。加之养分高,直排进入河道,致河草疯涨阻塞河道。一句话,养鸭,必然要面对由此而来的潜在空气污染和水体污染问题。而传统的网箱养殖、直排河道的粗放养鸭模式,显然对此无法给予满意的解决,并由此生发出一些新问题和纠纷。
“粪便流到哪,哪的居民就怨声载道。”正如罗永成所言,这样的空气和水体双重污染,严重破坏了邻里和谐和村民关系。但对于地方政府,情况可能还不止这些,“为了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市上经常强调要加强治理,让我们疲于应付。”峨眉山市委政研室主任刘攀银曾经在基层乡镇主持过工作,他对此深有体会并知道其中的难处:“不治理吧,确实影响环境;治理吧,又影响老百姓的饭碗。”
走出去引进来
发酵床引领养鸭新技术
面对这一两难境地,鸭农和地方政府都在寻求解决之道。而其中的关键点,大家也都一致将目光投向了养殖模式、养殖技术的转变与革新上。在这一背景下,罗永成开始了探索。
“2010年,我从网上了解到有这么个发酵床养鸭新技术。详细了解之后,还专门到山东潍坊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考察,罗永成对这一“利用有益微生物菌群,快速分解鸭粪,达到降解除臭目的”的新技术,有了全面认识和直观感受。
之后,为了稳妥起见,罗永成还于2011年初,专门搞了一个几百个平方米的小型生态鸭场进行试验,结果,不仅利用微生物发酵床降解了鸭粪,没有了臭味,被分解后的菌体蛋白还作为营养的一部分为鸭所食,达到降臭防病、补充营养双重效果。
选址、平整场地、建鸭舍、邮购发酵床……2011年7月,找到了生态养殖的好技术,准备大干一场的罗永成便联合其他几名合伙人,投资500多万元,在区位良好的双福镇陈岗村,张罗起来。
无污染零排放
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
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建设,现如今,一个拥有12幢鸭舍、年出栏近80万只鸭的规模化养殖场,在一片绿色中呈现在记者的眼前。只见养殖场内防疫室、消毒室、深水井等一应俱全;走进鸭舍,更是宽敞明亮、透气良好,更重要的是,容纳3000只鸭子的鸭舍竟没有刺鼻的气味,与传统养殖模式可谓大相径庭,记者不由得把眼光转到了鸭舍地面的神奇发酵床。
“一点都不臭。”随手深挖一,罗永成将发酵床的有机垫料捧于手中,嗅了嗅。记者看到,整个发酵床约30公分厚,很是疏松。发酵床上,点点鸭粪清晰可见。“平均用机械3天翻耕一次,把鸭粪混入垫料中,由菌群降解除臭。”罗永成解释其发酵床的工作原理,介绍说,像这样可以重复翻耕,直至两年后淘汰重新敷设。同时,这些淘汰后的垫料,则是不可多得有机肥料。“很多花木种植基地、肥料厂都争着要,市场需求空间很大。”
据他粗略估计,按现在的养殖场规模满栏养殖,400吨淘汰的发酵床垫料,按每吨300元算,就是12万元的收入,大大节省了养殖成本。
零排放、无污染、投资低、效益好、规模形成快……发酵床养鸭技术优越的生态和经济效应,已让罗永成初尝甜头。在早先边建边养中,他出栏50万只鸭,实现产值1250万元、净利润达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