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致富经 >  西藏:耕牛换“铁牛” 奶牛促增收

西藏:耕牛换“铁牛” 奶牛促增收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8/7 12:55:00 来源:中国养殖网 阅读数:

  林村是西藏日喀则市边雄乡一个半农半牧、以农为主的高原藏寨,村里人均耕地较多且土质肥沃、地势平坦。过去,村民的收入以种植青稞为主,犁田的耕牛几乎每家都有两头以上,“二牛抬杠”是其主要生产方式。

  林村距日喀则市区只有数公里,又在国道沿线,但因为务农占用村里大多数青壮劳力,区位优势并没有带给村民富裕的生活。

  去年,西藏在全区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行动,日喀则地区有关驻村工作队进驻林村后,奶牛、农机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这个藏寨的传统生产方式随之发生嬗变,富裕生活也在一步步靠近。

  记者日前到林村采访时,寨子边大片的青稞即将成熟,饱满的麦穗低垂,丰收在望。

  “哞哞 ”还未走进村民尼玛次仁的家中,奶牛便唱起了“迎宾曲”。“这奶牛可是我家的‘发财牛’!”今56岁的尼玛次仁笑着说,“现在家里有3口人、10亩地,之前靠着2头耕牛,我一年到头种地很辛苦,但是收入却很少。年初我就把耕牛卖了,算来算去,还是机器耕种划算,养奶牛能赚钱。多亏拉果队长给我们指了条致富的路子。”

  尼玛次仁所说的拉果,正是驻林村工作队队长。拉果告诉记者,驻村之初,他和同事们通过走村入户调查发现,区位优势明显的林村富不起来,根源在于村民过分依赖土地产出,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落后,必须打一套促增收的“组合拳”,

  第一招: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周边几个村,由驻村单位投资50万元,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万元,合作社社员入股24万元,购买大型播种机6台,收割机4台,加上村民自购的拖拉机,以农机合作社的“铁牛”代替落后的“二牛抬杠”生产方式,减少务农劳动力,并跨乡、跨县作业挣钱。

  第二招:卖耕牛,养奶牛。耕牛一年中只耕作50天左右,但是每头每年仅饲料费用就达8千多元,两头牛一天干的活,春播机一会儿就搞定了。考虑到村民有养牛的传统,工作队争取资金20万元,购买42头适应性强、高产的奶牛牛犊分给农户饲养,并成立合作社,示范带动全村养奶牛致富。

  第三招: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并组建工程队进城揽生意。村民种一亩青稞,一年忙到头最多收入1000元,尽管林村人均耕地多,但是仅靠种地,村民富不起来。近年来,日喀则市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不少企业都在招工,当地工人的月工资都在千元以上,相当于种一亩青稞的年收入。

  “这套‘组合拳’打得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最难的是转变村民的传统观念,有的村民甚至提出,联合收割机收割后留的麦茬高,他们舍不得,因为要喂牛 ”拉果感慨道:“我们工作组成员分头挨家挨户耐心做工作,手把手地算细账,光奶牛养殖培训会就举办了4次 ”

  一些其他的现实问题也需要解决。例如,村民人均地面积虽然大,但是田块小、分散,而且原来靠“二牛抬扛”耕地,田埂高矮不齐,制约了机械的作用发挥。

  “好事多磨。问题我们一个个都想办法解决了。”拉果说,“现在村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可喜的变化。今年春播,仅林村用农机耕地、播种的面积就达950亩,占实播面积的71%,农机合作社的社员已经有分红了;部分奶牛明年初就可产奶 ”

  思路决定出路,生产方式的进步直接决定着生产力的提升。林村的嬗变,只是近年来雪域高原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透过村民的一张张笑脸,我们看到了西藏各族群众更加美好的明天。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shenqi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