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8/15 13:56:00 来源:博亚和讯 阅读数:
吴延博有一个设想:用3到5年的时间,把养殖场发展成为集孵化、养殖、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产业园区。
7月23日,距县城35公里的山东聊城茌平县菜屯镇国有林场,无垠的绿色铺天盖地,层叠的树浪随风波动。若不是吴延博带路,真想不到林海中会藏着四幢青砖墙、毛毡顶的鸭棚,更想不到这个“鸭倌”是硕士。
进了鸭场,吴延博开始忙碌:推着小三轮,钻进鸭棚,一瓢瓢添料,刚才惊慌的鸭子,又摇摇摆摆地冲料槽跑来…… “别看现在轻车熟路。当初,可没少受了‘委屈’。”吴延博扶一下眼镜,擦擦额头的汗水回忆说。2007年,26岁的吴延博从山农大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专业硕士毕业,进入济南诺能生物公司干技术员。4年后,成为月薪5000多元的技术经理,并在济南结婚、买房、添子。按说生活地有滋有味,可他并没满足“这平庸的日子”。
“干脆回家养鸭!更能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实现创业梦想。”2011年7月,吴延博征得妻子同意,辞职回家创业。
“万事开头难。”吴延博说,2011年10月,他从济南只身来到菜屯镇国有林场时,这里除了树就是树。他搭起窝棚,雇来十几个建筑工人,开路、接电、通水、建宿舍、鸭棚……半月后,瘦了五六斤的吴延博终于扎下“营盘”。 引进第一批鸭苗时,吴延博遇到了麻烦。小鸭子才三四天,就开始“折耗”,从三五只到十只、二十只、三十只,起初以为鸭子不适应环境,没太上心。到第6天早晨,吴延博吓呆了:那天竟然死了200多只!他立马拿来鸭子解剖,五六只鸭子出血点全在肝部,不好,是“鸭肝炎”。吴延博叫来防疫队,注射鸭肝疫苗、隔离,忙活了整整6小时,但第二天又死了不少,心疼得他直掉泪。
除了防治疫病,清理鸭粪也是“苦差”。去年12月底,第一茬鸭子出栏后,吴延博穿上靴子清理鸭粪,由于装得太满、小三轮失去平衡,推了不到40米就倒了,弄得吴延博全身是鸭粪。
养鸭的生活很“单调”。吴延博告诉记者,每天早晨6:00起床,晚上11:00多睡觉,喂料、饮水……至少在鸭棚里待十二三个小时。有空闲的时候,上上网,那是了解外面世界最主要的途径;宿舍里有一台14英寸小电视,只能看茌平、中央一台、山东卫视3个台,还有雪花。烦了,就到对面的沙土岗上吼两嗓子。最让吴延博欣慰的是家人、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在济南当护士的妻子,每月的4天假期都会来看他,帮他洗衣做饭;父母把2岁半的儿子接回老家,小家伙长得格外壮实;说风凉话的人们也改变了态度,本家爷爷吴怀利,带着铺盖来到鸭场,里里外外帮他打点;菜屯镇国有林场把50亩林地租给他,价格比附近低了一半以上,签了10年出租协议;吴延博还被菜屯镇纳入全镇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简称YBC)创业的试点,得到了5万元的创业基金;六和集团跟他签订了“养鸭合同”,提供鸭苗、饲料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因为行情不错,吴延博的鸭场经营得风声水起。今年3月,他又投资10万多元新建2个鸭舍,存栏量由0.8万只提高到1.3万只,还把“网上养鸭”技术无偿传授给周边40余户鸭农,带动他们增收近百万元。“到年底的时候,这50亩的林地将会建起20个鸭棚,存栏量达到7万只,全年出栏肉鸭突破50万只,年纯收入不下60万元。”吴延博还有一个设想:用3到5年的时间,把现在的养殖场发展成为集孵化、养殖、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产业园区,到时他就不再是“鸭倌”,而是“吴总”了。
谈起养鸭的感受,吴延博说:“不后悔辞职。大家与其都往大城市挤,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到农村寻找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养鸭同样有出息!没有硕士学位也能养好鸭,但我养鸭,不是单纯地重复劳动,而是不断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把鸭养得更好,给消费者提供更放心的肉,带动更多农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