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8/16 13:54:00 来源:搜狐 阅读数:
一所闲置的小学,如今成了养殖规模达700多头的养猪场,每年有1200多头猪出栏,纯利润达三四十万元,这一变化,发生在赫山区新市渡镇银河村。
2006年,在村小学长期废置,村里多次动员都无人愿意购买的情况下,村支书李世忠花2.2万元将其买下来,搞生猪养殖。几年来,村里200多户村民在李世忠的带动下,纷纷走上了养殖致富之路。
养猪致富,环保先行
走进李世忠的养猪场,不见污水横流、蚊虫孳生,有着700多头生猪的养猪场,甚至连腥臭味都很难闻到。李世忠说,这得益于沼气池。“如果不进行排污处理,养猪肯定会造成环境污染。”李世忠说,猪场建立之初,他就花2万多元建沼气池和购买排污设备。在现场,记者看到,60多立方米的沼气池被分为三小格,两两相连,与养猪场的管道连通。李世忠介绍说,猪粪排入管道后,便流入沼气池的第1格,发酵到一定程度便排入第2格,3次发酵后最终排入农田。处理后的沼渣、沼液用于土壤施肥,能增加土壤有机含量。
自学养殖技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养猪之前,李世忠对养殖技术一无所知。但他没有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看书、请教兽医、去湖南农业大学培训,时间一久,他的养猪技术越加精湛,成了当地有名的兽医。
技术到手了,他不吝传授,带动村民一同养殖生猪,免费提供疫苗、看病、催产、阉猪……几年来,200多户村民走上养猪致富之路。每个养猪户家中都留下了李世忠奔波的身影。
2008年的一个冬夜,村里一养猪户打来电话,说家中有两头母猪难产,大出血,希望李世忠能够帮忙。李世忠二话不说,挂掉电话就往外赶。半夜里,他找了好几家兽药店,终于买到了止血药,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养猪户家中,止血、输液、催产……直到天亮,两头母猪获救了,李世忠忙了一通晚,分文不取。
改建住房,为特困村民提供歇脚之地
李世忠的养猪场旁边,是一座翻新的楼房,这是村民李立新的家。
村民介绍说,今年46岁的李立新十多年前患精神疾病,因无依无靠,他在学校后面的小山上挖了一个山洞,住在里面。“看到他被蚊子咬得满身红肿时,我真的于心不忍。”李世忠拟将学校改成养猪场之际,曾去李立新居住的山洞里看他。当看到山洞里昏暗潮湿的场景,李世忠闪出了个念头:留出一块地改建成住房,供李立新居住。就这样,2006年养猪场建成时,李立新也结束了“原始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