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11/6 10:59:00 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阅读数:
一直以来,“活牛南运、异地育肥”是我国肉牛产业的主要生产模式。因为南方产区肉牛相对北方产区肉牛来说养殖分散,且体型小,造成南方肉牛产业一直被轻视甚至被忽视,导致近年来南方产区的肉牛存栏量下降。
但时过境迁,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草食畜产品,尤其是牛肉刚性需求量的快速增加与肉用母牛的连年减栏和随之带来的牛肉连年减产,加剧了我国牛肉供求矛盾。
南方地区牛肉产量少与消费需求量大之间的缺口,主要通过从北方和西部采购活牛和牛肉的方式来解决,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包括长途运输造成的失重(一般运距500公里,活牛体重减轻约40公斤~50公斤)、运输应激造成的疾病治疗费甚至是死亡损失和运输费用、相关人员费用以及到场后恢复应激期间的饲养管理费用等,增加的成本约占活牛购入费的5%~10%,这是南方牛肉价格高于全国平均值的主要因素之一。
农业部2009年发布的《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新增了“西南地区”肉牛优势区域,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南方肉牛产业的重要性。南方各地相关政府也响应规划,开始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把发展肉牛产业放在了重要地位。近年来,重庆、云南、广西、湖北、四川等省区的肉牛数量、质量和经济总量呈现增长态势,今后“活牛不出省、牛肉天下行”将逐步替代“北牛南运、异地育肥”的产业模式,成为肉牛产业的主流模式。在这种形势下,南方肉牛产业亟待快速发展。
提纯本地牛种开发特色价值
南方虽然有雷琼牛、枣北牛等体型较大的牛种,但多数牛种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对于这些特点需要一分为二看待。从满足大众牛肉消费和本地生产、消费最经济的角度来说,在饲料资源相对充足、地势较为平坦的局部地区,建议对本地黄牛向中等体型方向改良。因为南方饲料原料的连续供应所需要的辐射范围和地势,以及场舍条件承受不了大体型牛的需要。根据肉牛牦牛体系的研究经验,如果生产大众牛肉,中等体型牛总体上在南方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要比大体型牛高。
我国南方有很多区域的地理、地势和饲料条件等更适合饲养本地黄牛。经过多年的自然选择,这些体型较小、生长较慢的黄牛在抗病、适应性、牛肉风味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常优秀的性能,部分黄牛失去役用性能后,向偏中型体型方向的选育空间相应扩大。如果按照当前大众需求的牛肉类型来改良,这些黄牛不占经济优势,长此以往,这些牛种会被牛肉市场淘汰,从而难免处于绝种的境地。因此,南方各地需要扬长避短,进行特色(特异性、差异性、排他性)开发,如改进养殖技术,向大理石纹肉、雪花牛肉、腊用型肉、烤全牛型方向发展,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带动本地品种牛的选育提高,形成具有南方黄牛特色的肉牛产业。
拉长产业链提高养殖效益
我国正处于耕牛减少、肉牛增加、肉牛产业形成的初始阶段,产业链各关键点上的经济效益由上到下依次增加,利益分配很不平衡。屠宰加工以后各关键点上的经济利益本应从后端获得,而现在收益的一大部分却来自产业链前端,打击了母牛养殖的积极性,这是不正常的,也是产业形成或者是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的特殊现象,这种现象将随着牛肉供求矛盾的突出、高端牛肉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市场对牛肉品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而逐步颠倒过来。
南方肉牛产业模式需要创新。其创新之一就是利用经济和政策杠杆创造农户或合作组织专业化母牛养殖模式,使之与龙头企业形成封闭的全产业链生产,从而形成产业模式。如同葡萄的果穗,每个葡萄果粒就是一个专业化母牛养殖场(户、合作社),分散的果粒由果茎链接带动,这些果茎就是育肥和屠宰加工企业。总而言之,利用廉价、丰富多样的饲料资源和丰富的牛种,组织化、精细化、特异化提升当下耕牛的附加值,就是南方肉牛产业的创新模式。
“量体裁衣”制定肉牛产业政策
2008年末,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涵盖全国的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并在2012年又对该体系追加了牦牛一项;2009年发布的《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增加了“西南地区”肉牛优势区域;2010年开始对用于肉牛改良的精液实施补贴;2011年开始的“标准化养殖”工程也开始在南方设立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012年开始了国家行为的“肉牛遗传改良计划”等。这些政策十分重要,但对于具体的肉牛产业而言,政策量、类别以及力度又十分不足。肉牛产业在我国南方地区属于新兴产业,要扎实发展一方肉牛产业,需要各地在充分利用这些国家政策和相关畜牧业政策的同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式地研制适合本地系列政策和措施,注重各类、各项政策措施的相互效果,加大政策措施力度,具体推动产业进步。
培育人才提高南方肉牛产业能力
目前,在我国南方大专院所的课程设置、研究课题、技术推广等领域几乎没有专门的肉牛科技及其内容,因此,南方成为肉牛科教,技术研发、推广、应用上的人才空白区,严重制约着南方肉牛产业的发展,以致目前南方的肉牛养殖企业盲目模仿北方的养殖技术模式,反而遭遇了北方技术和模式在南方水土不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南方在牛肉消费市场、肉牛品种、饲料原料、气候类型、人文生态等方面有诸多特色,必然会生产出特色产品,形成南方特色肉牛产业,这条特色产业链需要熟知南方特色的本地技术人才来支撑。可以肯定,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国与国外的肉牛与牛肉行业之间、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