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2/12/3 10:48:00 来源:新文化网-新文化报 阅读数:
猪肉价向上拱不动了,牛肉价却“牛”了起来。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以来,全国牛肉价格呈较为明显的上涨走势。与今年4月1日相比,12月2日,全国牛腱肉、牛腩肉价格分别上涨22.0%,24.0%。分地区来看,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的牛腱肉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浙江、重庆的牛腩肉价格涨幅居前,均在30.0%~40.0%之间。
牛肉价格上涨藏着一个大大的问号。近日记者来到东北*的肉牛交易平台——长春榆树市五棵树镇汉夏黄牛交易市场。据资料显示,五棵树牛肉供应量约占全省供应量的40%,在全国占比约为5%。作为养殖黄牛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这里对牛肉价格的温度又是否有所感知?近日本报记者到此进行了调查。
卖牛者:
给不到价坚决不卖
“最多8300元,这哪是买牛呀,就是抢牛”
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海福特牛……每到黄牛交易的日子,汉夏作为东北地区*的黄牛市场,都会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黄牛经纪人。在这个集市上,卖牛买牛、讨价还价构成了市场的主要风景。
10月30日6时30分,黄牛养殖户王志国牵着3头黄牛,从长春汉夏黄牛交易市场的南门入场,开始了自己的卖牛之旅。王志国踏着零星的牛粪来回串场、不断喊价,高声吆喝,为了能让自家的黄牛卖出高价,他用尽手段吸引买家,不放弃场内的任何一次机会。
王志国告诉记者,这次带来的3头黄牛,都是800斤左右的瘦牛,经过3个月左右的饲养,每头牛长到1500斤应该没什么问题。“市场里凡是看到我这牛的,都说是好牛,但就是感觉价高。”王志国说,一头牛9000元,看着价格挺吓人,但眼下人工和饲料都在涨价,要是价格再压一点,就没钱赚了。这牛要是价格不给到位,一头也不卖。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之所以他把还能长膘的黄牛拿到集上卖,其实就是想给家里另外12头牛换点口粮。每头牛一天的养殖费要30多元,对于养殖户来说,换钱*的渠道就是卖牛。
“算上今天,这个月已赶了三个瘦牛集,成本也不小。”王志国告诉记者,如果不能成交,每次赶集从家里拉到市场,再拉回去,光是车费每头牛就要60元(每次30元),另外每头牛还要交10元钱的“参展费”。就算牛和人不吃不喝,光是这三次赶集的卖牛成本每头就要210元。“如果一天花200元,还卖不了,心疼钱啊。”
“最少8800元,图个吉利。”交谈中,有买家上门询价,王志国报出了底线。 “你这牛架子小,最多8300元,这就不算低了。”对方说……王志国告诉记者,现在买牛的,价格压得太狠了,要价9000元的一头黄牛,看着都挺诚心,但给的价钱不到位,“最多8300元,这哪是买牛呀,就是抢牛”。
买牛者:
价格高难成交
数量减少,养牛户成本提升,交易时考量的更多了
与卖家王志国恰恰相反,从齐齐哈尔专门来赶集的谭东,此行目的是买牛。作为规模较大的养牛专业户,全国各地的牛市,谭东有时间就要去逛一逛,遇到好牛就买下,而且只买架子牛。
“今年牛市好,业内都预计到年底的时候,牛肉价格还会坚挺。我现在家里虽然养了50多头黄牛,但基本都是处在育肥阶段的小牛,到年底的时候还卖不上价。”谭东说,这次想买几头架子牛,拉回家养几个月就能卖肉,为的是赚点快钱。不过,他认为今年的架子牛价格真是太高了,去年同期如果说一头架子牛的价格是5000元,那么今年就得一万元,而且数量特别少,可心的牛并不是太好找。他说,买牛是个着急事,可你越是着急,越是达不成愿望,一大早一共谈到议价环节的买家有5个,价格太高,都没有成交。
事实上,作为卖家王志国和买家谭东,此时此刻所想所做,正是集市上买卖双方真实的心里写照。买卖双方因价格僵持着,原本快捷的黄牛交易,被人为地控制着节奏。
截止到当天13时散集,卖家王志国和买家谭东愿望实现了吗?记者再次寻找到2人,对方均表示,因为价格谈不拢,又是“白忙活”。
市场上的黄牛交易为啥这么不痛快?记者就此询问了汉夏黄牛交易市场副经理王立恒。王立恒说:“黄牛数量是从今年春节后迅速减少的,即便是处于旺季的现在,市场日交易量高峰也不过在3000头左右,而这个数字在一年前要接近5000头,减少了约三分之一。”黄牛数量的减少,加上饲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养牛户成本提升,交易时自然对价格的考量更多了,“黄牛数量没减少时,做成一单生意一般只要5分钟。”王立恒说。
冷清的牛市饭馆
市场里现在只剩下15家饭店,正是中午饭口,却没几个走进饭店的
白菜炖豆腐,咸菜萝卜干,一杯小烧酒,抻面馆老板兼大厨万长发(应被采访者要求此处为化名)独自喝着闷酒打发起本应忙碌的饭口时间。两年前在汉夏黄牛交易市场开起这间饭店时,万长发怎么也想不到今天的生意会如此惨淡。
刚开业那时,饭店生意火爆得很,“厨师根本忙不过来,一中午得翻好几次台。”万长发说,“当时市场边开了20来家饭店,都挣钱。”万长发盯着远处略显冷清的市场,回忆着往昔热闹的场面。
透过饭店的玻璃门远远看去,上千头牛呼出的热气不断地蒸腾而上,像一团团云般笼罩着整个市场。“看着不错,可牛少多了,牛一少,人也就少了。”万长发说。
市场里现在只剩下15家饭店,记者看到,正是中午饭口,饭店老板们站在门口热情地招揽着每一个过往的客商,但没几个走进饭店的。惨淡的生意让每个饭店老板的笑容都带着点苦涩。
中午了,一车车的牛陆续被拉走,硕大的市场里只剩下不足百头黄牛,空荡荡的。几个没交易成功的牛户牵着牛走过万长发的饭店前,牛户们转身向饭店里看了看又回过身低头用力拉着牛向前走去。“在这儿吃饭的大多是卖完牛的牛户,那些年牛户卖了牛,到这儿都是一顿大吃。现在这样的少了。”万长发说。
这天中午,万长发家的饭店没能等来客人。与万长发家的情况类似,市场周边售卖饲料、兽药的商家也都感叹:生意不如从前。
地位暴跌的牛贩子
过去贩牛那是吃香喝辣,现在可不行了
便宜的牛收不到,体型不好的牛还不敢收。不光是五棵树,现在整个国内市场的牛肉价格都在看涨。
从赚到第一桶金那天算起,对了20多年“牛缝”的吕先生承认,现在靠忽悠贱价收牛已经不灵了,如今交易市场就在镇上,价格都是透明的,如果说过去还能靠着信息不对称赚些钱,现在这条路是明显走不通了。
“到村屯收购瘦牛也好、肥牛也好,价格有的比市场还高,根本没账算。”吕先生坦言,三年前低价收牛后拿到市场上出售,一头就能挣300~500元,但现在牛都收不到,更别说对缝了。吕先生说,现在他们这样的牛贩都是从内蒙古收购“下山牛”,这样相对成本能降低一些,在市场售出后刨去来回的运输成本,一头牛最多赚二百,“起早贪黑也就赚俩辛苦钱”。这次在瘦牛集上,吕先生卖了7头牛,赚了1400元,“要知道不是你把牛牵来就一定有人买,如果牛放在手里半个多月折腾不出去,那就赔大了。”
与其情况类似,常年在该集市内贩牛的商贩胡先生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养殖户求着贩子帮着卖牛,因为他们去市场根本卖不上价,也卖不出去。随着牛市的回暖,买卖双方的位置开始颠倒了,现在是牛贩子求着养殖户卖牛,不能从终端养殖户手中收牛,市场上报价已经很高了,根本没留多少余地给二手牛贩子,因此赚钱就更难了。
“过去贩牛那是吃香喝辣,钱赚得容易,现在可不行了,牛贩子也比过去少了不少。”在他看来,牛源减少导致的收购困难以及市场价格透明度高,严重影响了“生意”以及收益。
养牛专业户:
牛市井喷牛却少了
大家都不愿意养牛,是因为成本支出大、风险高、养殖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太弱
牛市井喷,养牛户赚得多了吧?在长新村七舍一户庄稼院大门外,一股牛粪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记者向院内看去,只见用薄膜扣着的大棚内,一群牛儿正在吃食。养牛专业户叫李顺清,今年69岁。养了二十几年的牛。“现在牛市比去年强了不少,但是谁也不敢保证,养殖户一定能赚到钱”,李顺清告诉记者,今年的养殖成本有所增加,人工暂且不提,单是买牛成本与饲料成本,涨的可就不是一丁点儿,对于散户来讲,压力还是不小的。
据他介绍,过去村里养牛的不少,到了2008年牛市不景气,牛肉价格太低,就都不养了。到现在村里只有两家养牛户。对于散户来说,都是买几个月后就能上市的架子牛回家育肥后卖,院子里面的几头牛,就是从内蒙古自治区那边新抓的。都不敢从本地抓,现在架子牛太贵了,饲料也贵、小牛犊更贵。
李顺清给记者算了笔账,以一头1100斤左右的瘦牛一天的饲料为例,每头牛每月的饲养成本便要840元,而这样的牛李顺清家有20头,每个月需16800元。这还不包括牛的防疫以及营养费等额外支出。“跟去年比,今年饲料涨了至少10%。”李顺清说,今年饲养成本的上涨让他们的压力更大了。像1100斤这样的瘦牛,买时花了12800元,每斤11.6元。“一头牛养三个月,最多也就能涨300斤肉。但这得是喂得特别好,一点问题没有才行。”记者计算了一下,按现在的行情,肥牛销售时每斤价格基本与瘦牛购入价持平,最好的肥牛也不过是12元/斤,按李顺清的牛长300斤肉计算,到出售时不减去成本能挣到约4000元。而这三个月的成本为2520元(仅饲养成本),理想状况下纯利润为1480元。
李顺清说,之所以牛市上的牛少了,价格涨了,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养牛,成本支出大、风险也高、养殖周期还长,而对散户养殖整体来说,抗风险能力太弱。事实上,李顺清所言并非个例。合发村养殖户张老板也承认,以前的汉夏黄牛交易市场,车都进不去。就是养殖风险太大了,成本投入高。养殖户都是试探着养,能养10头,肯定减半养5头,市场行情随时都有可能改变,这次去赶集只卖了两头牛,就是这个道理。养牛的人少了、饲养的牛也少了,市场当然就没有这些牛了,牛肉涨价也就不难理解了。
市场担忧
母牛“危机”
没人养母牛,肥牛就会越来越少,形成恶性循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交易市场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母牛根本就见不到自己的后代,而是变成了餐桌上的美食了,个别养殖户专门挑母牛卖,理由是风险小。而买家也专挑母牛买,认为价格合理,且交易成功概率高。
“母牛都杀了吃肉,几年都缓不过来,到时候咋整,牛源出问题了。”对于这个现象带来的长远影响,王立恒解释说,母牛的繁育周期比较长,一般要经过一年以上的饲养才能进入生育期,而由于近来饲养成本的不断上升,养牛户出于躲避风险迅速回流资金的考量,不愿再饲养母牛。“现在的牛户都是拿母牛当肥牛养,三四个月就出售。没人养母牛,肥牛就会越来越少,形成恶性循环。”王立恒说。
五棵树镇副镇长闫立成介绍,目前五棵树地区农业人口约15000户,其中养牛户8000户,占比一半以上,目前五棵树牛肉供应量约占全省供应量的40%,在全国占比约为5%。高峰时黄牛市场日交易量约为5000~6000头,现在日交易量下降了几乎四分之一,仅3000~4000头。
对于牛源紧缺的现状,他表达了和王立恒同样的担忧,这个问题不仅在五棵树存在,在全国也是一个普遍问题,而养牛业不同于养猪业,牛的繁育周期远长于猪而且繁育数量也较猪要少得多,一旦产业链遭到破坏恢复起来也要困难得多。
专家建议
建立收储制度
提供较大资金扶持力度,从根源上解决供应缺口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占国曾对黄牛产业做过实地调研,近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养牛的附加值其实非常高,这是一个商机。比如牛皮、下水,价格都超过牛肉本身,此外牛血还能变成生物制品,因此,这个产业大有可为。“吉林省是产粮明星省份,养牛产业最近几年也取得了较大发展,酒糟等衍生产品,是养牛的巨大优势。”他说,眼下牛肉价格上涨,不是吉林省的个例,全国都如此,主要牧区供应量也不太充裕。想从根本上解决牛源紧张局面,需要从源头下手。建立健全牛肉收储机制,提供较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对养殖户提供母牛、饲料、育肥上资金扶持,买卖过程中给予补贴,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供应缺口,从而起到平抑价格的作用。此外,养牛风险大,收益慢,应该在保险问题上予以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