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3/2/7 13:17:00 来源:周晶晶 阅读数:
近日,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生陈生领衔的“大学生猪肉倌”正式在上海12个菜市场亮相,经营猪肉生意。50余名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了各大菜场的柜台,成为猪肉一线销售员工,被市民戏称为“大学生猪肉倌”。据悉,由于员工中大学毕业生占了一半多,学习能力强、素质好,使得壹号土猪发展很快,在珠三角的专柜已经超过500个。同时,一线“猪肉倌”的月收入也达到3000元以上,管理层更有10万元以上年薪,这一薪酬与办公室里的白领不相上下。
此消息一出网上网友针对此事看法不一,有的网友认为这些大学生“大材小用”,读了这么多念书却出来卖猪肉。有的网友则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有这样一份不错收入的工作,也未尝不可。网络舆论对此事褒贬不一,笔者则认为我们应该把眼睛从卖猪肉者大学生的身份上挪开,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此事更为妥当。
由于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以往一提到卖猪肉卖菜,大部分人脑海里对此类人群的主观印象是“没文化”“粗俗”的菜商小贩,当人们潜意识里“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来做这样的工作时大部分网民大跌眼镜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们对于大学生这种“文人”卖猪肉的现象多少有些不明白,但毕竟时代不同了,社会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对这些大学生多一些理解。近年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年年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各大岗位竞争依旧激烈,刚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份能够锻炼自己,养活自己的工作。而如果有这样一份薪酬不错且具有锻炼价值的工作时,他们有什么理由来拒绝?
有人说“大材小用”,“学的知识要学以致用”,“高学历卖猪肉是人力资源浪费”。公众的初衷是美好的,希望大学生能够在社会最需要他们的岗位上发挥其*的作用来为社会做贡献。可是“卖猪肉”并非一个毫无价值的工作行当,通过这样相对接近百姓基层的工作来锻炼,日后无论在生活还是其他领域中都会是一笔不菲的阅历财富。
春秋时期齐国双杰管仲,鲍叔牙为相之前也是做着小买卖维持生计,秦国名相百里奚在为官之前一度在孟泽放马,这些古代名官名相的经历也能为今天卖猪肉的大学生做一个很好的典范,把在别人看来“低贱”的工作做好,机遇总会眷顾脚踏实地有准备的人,有了这样的人生历练,何愁日后不堪大用?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我们用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卖猪肉的大学生时,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也无疑是一种进步。将我们的眼睛从卖猪肉者的“身份”上挪开,无谓的紧盯只会束缚年轻人在生活中前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