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3/3/25 9:18:00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阅读数:
【导语·中国畜禽网】清河羊绒产业在崛起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加工经销初级产品——羊绒。国内外的羊绒制品厂家,在清河这个丰厚的羊绒基地里,不但能够“挑着样”的买,而还总是把价格压了又压。买方回旋余地大,你不卖他卖。因此,使得初加工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河北省清河县是全国*的羊绒加工基地,在这里年加工山羊绒、绵羊绒等2万多吨,其中山羊绒加工量占到全国总量的60%,世界总量的40%,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之说。而最近来自该县的一组数字显示:这里已形成年纺羊绒纱4800吨,织羊绒布400万米,织衫、裤、裙等3000万件的生产能力。清河已由“羊绒加工基地”变为“中国羊绒纺织名城”。在全国羊绒制品的消费人群中,穿用清河产品的就占到20%以上;就是在国外,穿清河羊绒衫的“洋人”也比比皆是。无庸置疑,羊绒深加工为清河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稳固初加工推进深加工
由“受制”于市场到“主导”于市场
清河县是个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的地方,然而,就是这个地处平原的小县,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了精梳羊绒业。这一加工业可观的利润,产生了极强的“墨迹效应”,很快就在全县形成了大产业,到九十年代已普及到200多个村,全县拥有梳绒机15000多台。内蒙、甘肃、宁厦、新疆等牧区的原绒源源不断的向这里汇流,清河成了全国*的羊绒加工集散地。
清河羊绒产业在崛起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加工经销初级产品——羊绒。国内外的羊绒制品厂家,在清河这个丰厚的羊绒基地里,不但能够“挑着样”的买,而还总是把价格压了又压。买方回旋余地大,你不卖他卖。因此,使得初加工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如何转变受制于“买方”市场的局面?面对这个问题,清河县决策层经过调查研究,从中看到:在羊绒产业中,初级产品变为终端产品,其利润能够呈几何基数增长。这使他们感到,引导各企业向深加工迈进,不但能够带来产业产值利润的大幅度增长,而且有了“自我消化”初级产品能力后,还能够由“受制”于市场变为“主导”于市场。于是,县委、县政府加强了这方面的引导,全县一些有实力的羊绒企业快速的向深加工推进。东高集团是迈向深加工较早的一家企业。原来,该企业单一“精梳羊绒”时,其初级产品始终走不出受制于“买方”市场的怪圈;搞起深加工后,有了自我消化初级产品的能力,初级产品在高价位上运行时,他们就“两条腿”走路,既卖初级产品又搞深加工;初级产品价位走低时,他们就加大深加工能力,再也不受制于“买方”市场了。不只是一个东高集团。历经十多年的深加工发展之路,如今清河县已崛起了200余家羊绒深加工企业,这些深加工企所创产值和利税占全县整个羊绒产业的60%以上。
清河县深加工企业的大发展,形成了与初加工相互依赖协调发展的局面。初加工的大基地,为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而且没有中间环节的原料;而深加工的发展,又带动了初加工的活跃。这样以来,不但使全县的羊绒初加工更加稳固的雄居全国霸主地位,而且深加工的羊绒衫、裤、裙、围巾、披肩等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清河羊绒初加工和深加工协调发展,也成了左右市场价格的强力杠杆。世界羊绒价格走势如何?清河就是“晴雨表”、“风向标”。
聚产业优势完善产业链条
打造名符其实的羊绒纺织名城
清河羊绒产业每一次的跨越发展,都是在“变”中实现的:变“散沙”式经营为“聚集产业优势”,变“链条短”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体系”等等,变一次,产业来一次跳跃发展。正因为这种不断的“变”,使清河羊绒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赢得了“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羊绒纺织名城”的称号。
清河在发展羊绒深加工中发现,一些深加工企业散布在全县各镇,缺乏“聚集”的优势,给生产销售以及产品的提级升档都带来了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委、县政府几经研究,从2000年开始了占地7.5平方公里的清河国际羊绒科技园区的建设,他们累计投资2亿多元搞好了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齐全、环境优越的园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民营科技园区”、“中国民营科技示范园区”。一流的园区,为清河羊绒产业的在提级升档搭建起了“大平台”,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入驻,截止目前入驻投产的企业已达62家,在建企业50家。
完善的设施,优惠的政策也吸引了一批外商加盟。意大利的哥伦布公司与清河农民企业家冯子宏共同投资5.6亿元,建起了年纺羊绒纱1000吨,织羊绒衫250万件的国内第二大羊绒深加工企业,企业全部投产后,年可创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利润税4亿元。不只是意大利的哥伦布公司。还有马克·波罗公司、韩国的昭奈商社、香港的励精、“金利来”,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投资商。
清河县还注意了引导各入驻园区的企业,在羊绒产业的不同环节上投资兴业,着力完善产业大链条,使入驻企业实现了集群发展。在羊绒科技园区内形成了以鸿运公司、慧兴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羊绒精梳群体;以宏业公司、新华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的羊绒纺纱群体;以兆兴集团、宇联公司为代表的羊绒针织群体;以奥克莱公司、昭友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羊绒面料群体,构建起了专业化分工明确、上下游链条完善的产业体系。
清河县还把引导入驻园区的各企业的科技创新,作为“变”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县委、县政府引导下,各企业广招天下人才,使200多名纺织精英来园区施展才华,在他们的创新下,填补国家空白的“粗纺高支羊绒纱”在园区被开发出来,而用这种羊绒纱开发的“戒钻披肩”、“围巾”也相继问世;还有羊绒制品的“防静电、防虫蛀、防缩水”三大难题也在这里被攻克;大豆纤维与羊绒混纺制品、丝绒混防制品等也在这里面世……清河羊绒产业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由“羊绒大基地”向“中国羊绒纺织名城”的转变和跨越。
顺势建市场拓展内需渠道
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续写不败神话
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企业停产、限产的屡见不鲜,而在清河,来自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的6万多民工,却没有一人下岗。不仅如此,清河电视台的“滚动字幕”上,还时常出现“急招熟练织衫工、缝合工……”的招工广告。
迹象表明,清河的羊绒产业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没有败下来。这是为何?记者通过走访发现,除了各企业的积极应对外,还与县委、县政府决策启动运营羊绒制品大市场,积极拓展内需渠道密不可分。
清河羊绒深加工形成大气候后,好长时间处于“有市无场”的状态,各深加工企业靠着国内国外飞来飞去的跑订单,销售渠道很窄。早在2006年,该县就超前规划,并开始了占地989亩,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清河羊绒制品市场”的建设,市场整体由“生产加工区、服务交易区、产品展示区、物流快运区”四部分组成。随着市场二期工程于今年8月份的完成,在世界金融危机逼近之时,为了开辟内需消费渠道,清河县决策者果断拍板启动运营羊绒制品市场。市场启动后,不但吸引了本县的羊绒深加工企业入驻,还吸引了包括鄂尔多斯、鹿王、雪莲、珍贝、恒源祥等200余家外地羊绒制品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入驻。
清河羊绒制品市场在启动运营中,深谙经济运行规律的县委书记冀东书亲自谋划“活”字文章:首先是以“物美价廉”取胜。既以出厂价面对批发商,又面对直接消费者;其次是让市场远近闻名。在半径500公里圈内,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使市场的影响力迅速波及到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辽宁等地。市场管委会每天都接到上百个咨询电话和络绎不绝的批发商;第三是搞活“旅游购物”。借助“武大郎”墓祠等古迹和清凉江生态园景观,该县与周边的石家庄、济南、德州、衡水、邯郸等十多个旅行社签订了“羊绒之都一日游”合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直接销费者前来旅游购物。11月22日记者在市场亲自眼见,来自济南、石家庄、邯郸、衡水、德州等地的“旅游大巴”有40多辆,市场内的购物人流如织。市场管委会主任孙连岭介绍说:“羊绒制品市场的启动运营,成了拓展内需的一大渠道,两个月的时间,批发和零售羊绒制品已逾百万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