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4/1/9 16:08:00 来源:中国张掖网 阅读数:
近日,“山丹羊肉”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标志着山丹县羊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新时代。近年来,山丹县立足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坚持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拉动、能人带动、科技推动、上下联动”的有效方式,推动全县羊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县羊饲养量已达到132万只,出栏达到58.5万只,被省上确定为全省“十大养羊强县”。全县羊产业产值达到2.72亿元,农民人均养羊纯收入达到1320元,占农民平均纯收入的15.5%。羊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全县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从“散兵游勇”到“集团作战” 规模养殖助力发展
养羊业是山丹县的传统产业,但一直以来,存在思想观念陈旧、养殖方式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如何使传统的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思路决定出路。把羊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实现养羊大县向羊产业强县转型跨越发展成为普遍共识。该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百万只羊产业开发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快草畜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扶持设施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把羊产业确定为全县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四大产业”之首。坚持按照“小群体、大规模、抓大户、建小区”的发展模式,通过实施“万千百”羊产业开发、“百社千户”羊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暖棚化、良种化、饲喂精细化“五大”工程,扶持建成高原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康源清真牛羊屠宰厂等2户加工企业,形成了年屠宰加工牛羊1500吨的生产能力,产品远销青海、新疆、广州、河南、山西等地。以养羊为主导的优势产业日趋突出,依托全省牛羊产业等项目建设,全县建成羊养殖小区66个,养殖场204个,建成省级种羊场4个,全县5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到7867户,规模户养羊达到78万只,肉羊规模养殖率达到63.2%。
从“满山放牧”到“舍饲圈养”,从“麦草秸秆”到“饲草配方”,山丹羊产业发展已经步入加速发展快车道,初步建立起了富有地域特色的羊产业发展体系。
从“分户单干”到“抱团发展” 养殖专业合作社助推发展
山丹县大马营乡前山村五社农民葛祥牵头成立腾飞畜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养殖小区1个,年出栏育肥羊达3200只,实现利润240万元,户均纯收入10万元。“自从成立合作社,大家伙发展更有信心了。”葛祥说。
该县通过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管理,不断创新农村经营组织形式,探索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的新途径,有效保护了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同时,龙头企业通过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提供购销信息、开展免费培训、实施投母还羔、吸纳富余劳动力等多种形式,促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紧密结合,产业化经营组织得到较快发展。至目前,全县各类畜牧产业化组织达到65个,推广“市场+合作社+规模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有机结合,建成养羊协会6个,带动3500多农户发展养羊业,并在县内外设立收购、销售点300多处,形成420多人的运销队伍,年收购、贩运肉羊30万只以上,进一步提高了羊产业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养羊业逐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工、销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增加就业岗位1.3万个以上,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之一。
从“单一”到“多元” 多方投入激发产业活力
“正是看到了发展‘羊产业’有钱可赚,才下决心筹资建起了海明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走上了‘发羊财’的路子。”山丹县清泉镇南关五社臧荣贵说。他联合本村6户养殖户成立以肉羊育肥贩运为主的山丹县生发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120多万元,年出栏量达到1600只以上,获纯利润32万元以上。
该县认真落实省上连续5年下达的牛羊产业大县建设补贴政策、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标准化养殖小区(场)补助资金,省上累计扶持资金3800多万元,拉动多方筹资1.6亿元,充分调动群众自筹资金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养羊业投入的主体。把群众现有的羊群作为资本经营,兴建养殖小区,兴办养殖企业,扩大规模养殖,提升规模养殖效益,重点解决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的短期周转资金。在“能人带动”战略的引领下,一些从事其它行业的个体企业老板和群众,纷纷投资发展畜牧养殖,使养羊业投入明显加大。特别是大量流动资金的注入,养羊业正由长周期、微利向短周期、高利转变,成为全县新的投资热点。同时,县委、县政府连续5年制定出台5项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扶持政策,鼓励支持群众大力发展舍饲养羊业,为羊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有效推动羊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县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