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4/3/25 8:37:00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阅读数:
【导语·中国畜禽网】在甘肃省宁县米桥乡红星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绝大多数农民陆续搬进了新农宅,废弃的地坑窑洞随处可见。为此,红星村两委会就变废为宝,动员村民将地坑窑洞改建成羊场,靠养羊过上好日子。
在甘肃省宁县米桥乡红星村,提起留守村民养羊致富的事儿,76岁的留守老人吉铁锁边给羊添草,边笑呵呵地告诉笔者:“别看我家只养了10多只羊,一年下来少说也能赚两万多块钱,满够我和老伴整年的花销。”
在宁县农村,人们对地坑窑洞式农宅一点都不陌生。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绝大多数农民陆续搬进了新农宅,废弃的地坑窑洞随处可见。为此,红星村两委会就变废为宝,动员村民将地坑窑洞改建成羊场,靠养羊过上好日子。“我们村的塬畔沟边上废弃的地坑窑洞有100多处,多数已坍塌。以前觉得我们根本用不上了,谁知经过村干部动员,它就变成了生态羊场。羊住在里面,不只好管理,还长得快、不得病,成了受欢迎的生态羊。”年近六旬的养羊大户刘学印说。作为留守村民养羊大村,红星村的留守村民都采用标准化养殖技术饲养肉羊,每只成品肉羊的纯收入均在500元以上。村党支部书记吉俊峰说:“到今年2月底,我们村有存栏羊10只以上的留守村民养羊户61户,占全村总留守户的85%。去年,全村仅留守村民养羊一项的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2100元,比全县人均纯收入高出950元。”
地处子午岭西麓的红星村,全村人均耕地不足3亩。青壮年村民常年在外地务工,留在家里的村民几乎年龄都在50岁以上。如何让这部分村民与全国农民同步小康?村两委会立足当地有养羊的资源优势,两次组织村里愿意养羊的30多位留守村民到宁州肉羊种羊场观摩学习标准化饲养技术。两委会还与乡上驻村干部一起入户宣传县上发展肉羊产业的优惠政策及肉羊产业发展看好的市场前景。他们还帮愿意养羊的留守村民规划设计羊场羊舍、联系购进种羊、培训养殖技术,当地肉羊产业渐成气候。目前,红星村留守村民利用废弃地坑窑洞改建生态羊场61处,饲养肉羊2100只。
“起初动员村里留守村民科学养羊,许多上了岁数的留守村民都担心养不好,其实照专家讲的关键技术进行操作,一点不难。”留守村民席铁成深有体会。他说:“羊场无害化处理、防疫防病等技术咱烂熟于心,干起来也驾熟就轻。每天给羊吃两餐,分别在早上和下午;清洁场舍卫生定时做,每天清扫两次粪便,隔天消一次毒。”
最让席铁成满意的,一是饲养80只羊每天只需用4个小时,不会影响他干地里农活和家务活;二是县、乡、村为养羊户提供了一整套完备的技术服务体系,使他养羊不费劲。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标准化肉羊养殖技术已全装在席铁成的脑子里了。如今,他不仅给自己家羊看病、治病,还给村里人的羊看病、治病。他家现在每年出栏肉羊60只以上,收入十分可观。
在县上肉羊产业开发优惠政策的扶持下,红星村规模养殖肉羊的留守村民已经尝到了标准化养殖的甜头。“过去村民养羊,母羊平均一胎产羔1.5只。2011年经过专家示范指导后,母羊平均一胎能产羔3只。如果按每只成年商品肉羊卖800元算,就等于一只母羊一年多增收1200元。”吉支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