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4/6/24 15:14:00 来源:兽药吧 阅读数:
中国猪业发展道路怎么走才是正确的?周开锋认为,发展道路本身没有对与错的问题,是各种原因综合因素导致了产业发展道路的形成,而这种道路其实是外化的产业构成主体模式的体现,也是社会文化在产业的一种体现。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追求自足、稳定、和谐,最终形成了可持续的种养结合的小农散养模式。在改革开放后,因为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肉食数量的大前提下,经济放活后,业者追求生产效率,故而出现了养猪大户和规模猪场。在满足肉食需求后,散养农户从效率、效益方面明显不足以维持生产运营需要的前提下,散户退出是历史必然,规模猪场以及一些大型一体化公司或者超级巨无霸集团嗅准了产业趋势,前期布局市场。所以当前正处于产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中下型养猪场户在方向不明、信息不畅的情况下,用传统眼光来预测产业发展,必然有一些会成为转型中的牺牲品。
随着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和集成应用,一些大型公司或巨无霸集团投资猪业中,也会出现几种情况:一是复制产业模式,体量增加;二是延伸产业链,上下游融合;三是跨界介入。其本身的局限性也会在转型中暴露无遗,有些因为过于自信,步子太大而资金、人才等链条断裂;有些因为心情浮躁,拉郎配,追求所谓“上市增值”而最终被历史抛弃;有些因为不顾及周边业者和居民感受,而最终拜倒在环保脚下。
所以,转型中的中国养猪业新军中真正的领导者,一定是发心于推动产业和社会进步,可以专注、可以延伸、可以结合,都必须感知传统业者的感受和社区居民的期望,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劈新路、纳贤才、融四方力、造福社会。
中小猪场转型三点建议
在养猪行业6 000万从业者中,绝大部分是农户以及10~100头基础母猪的养殖户,这些农户把养猪当成了一辈子修来的“手艺”,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周开锋认为,产业新军要考虑业者感受,就是要在融合社会之力方面多下工夫,为中小型养猪场户构建起一些融入自身体系的多个“接口”,有对接现代猪业生产模式的畅通渠道。
同时中小型养猪场户,也应主动转型。过去的“自繁自养”的自给自足养猪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产业需要了。也可以说“自繁自养”是造成当前养猪进入价格漩涡的罪魁祸首之一。低效率的生产使得业者拥有大量的母猪储备,一旦疾病控制压力减轻,每头母猪增加1~2头出栏,就造成产业的大地震。所以,中小型养猪场户转型为几个方向:一是实现专业化。从“后备培育-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育肥-销售”的长链条中解放出来,对接集团公司基地“接口”,专门从事某一个或多个环节的生产,变“养殖户”身份为“猪业产业工人”。二是抱团应对。成立区域性的行业协会,在信息、技术方面建立渠道,提升使用效率,物资方面实现团购、团销,抱团应对市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售价。三是特色化运营。以新、奇、特为基本定调,满足特定群体需求,提供特色化服务。如建立在福利养殖基础上的福利猪肉,建立在野猪养殖上的特色野猪,建立在质量和新鲜基础上的猪场直供小区肉店模式,以养猪生产体验为基础的小猪领养模式等,都是中小型养猪场户可选择运营方向。
家庭农场应大力提倡
关于行内热议的家庭农场模式,周开锋给予充分认可。俗话说“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这是对农牧结合的最好体现,也是几千年中国历史天人合一思想的真正运用。过山车似的价格已经证明产业的不成熟,在产业不成熟阶段,可以从内部挖掘产业利润,所以养猪是赚钱的。但规模化养猪积淀几十年的基础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养猪业进入变化最快的青春期,你会发现,这个产业有的表现出特立独行的激进、有的又表现出失恋后的消沉、有的又表现出无可奈何的迷茫。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是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但只要沉着应对,不自暴自弃,定位好自身,终究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快乐家园,也能找回自我的价值。
家庭农场的概念实际上是类似家长给青春期的孩子说“找个本本份份的,好好过日子就行了”,给出的绝对是代表绝大多数中小型养殖场户现实中可以做到的,又可持续、最实惠的模式。这是中国用几千年历史摸索出来的经验——适度规模、农牧结合。
客观看待国内养猪业
一直以来,养猪行业众多人士一直在抱怨中国的育种不行、管理不行、装备不行、技术不行等等,其实是大家对产业定位不清晰的表现。因为国内的养猪产业才刚刚步入现代猪业的青春期,对于这样的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你说他不是老板、没有技术、干活也不专业、待人接物也不符合规范、穿的衣服也破破烂烂,请问是他的错吗?还是我们对其要求太高了、太早了?
周开锋认为,只要我们抱着看待刚入行年轻人的角度去处置这个产业的事情,要做好引导、规范、创造机会、营造自我学习的浓厚氛围,特别是组织年轻人搞头脑风暴,激发创业激情、树立起正确的猪业发展价值观和世界观。假以时日,中国养猪业一定可以打造出满足自身国民需求自己的舞台(即种猪),也会同时有专门的“裁缝店”、“工具店”(设备商)专门为业者提供最合适的衣服和工具(设备),而且你发现,这小子工作的熟练程度(技术应用)也会越来越强,也时不时自己搞个小创新(技术研发),有事连周围的都刮目相看(填补产业空白的创新)。所以,所谓的“种猪、装备、技术”对于未来中国养猪来说都不是问题,因为中国现代养猪业*的优势就是“年轻”,而且拥有绝对的份量(占全球50%的份额)。
在当前,环保正成为行业发展的难题,难在什么地方,其实就是外行干内行的事。国家虽然说了畜牧业是面源污染的绝对主体,但说实话,畜牧环保产业实际是刚刚降生的婴儿,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块蛋糕。中国的工业方面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产业,工业污染治理业形成了体系。所以,畜牧环保产业将是畜牧业下一个高端产业,也是畜牧业一个新的盈利蛋糕。
猪肉进口其实并不可怕,在周开锋看来,在国际贸易环境下,中国受土地、粮食等资源限制和成本比较优势影响,放开进口猪肉是必然趋势。但是,认为受国外猪肉进入影响,中国养猪业进入末日的看法也是错误的。一是中国消费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猪肉,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猪肉能满足中国的消费,中国猪肉供应问题还得依靠自己解决,中国进口猪肉将在较长时期内,稳定在1%~3%,最多不会超过5%。二是进口猪肉的进入将反作用推动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加快产业调整步伐。
三个策略巧避猪周期
一是参与生猪保险,规避疫病导致的毁灭性的死亡风险;二是建立生产风险金制度。即猪场在盈利环境下,提取一定盈利比例的资金单独做账,农户可以单独开个银行卡,提取的风险金平时不能使用,只能在行情进入中度及深度亏损时动用。可以确保养猪资金链的完整,规避养猪价格周期影响。三是与一体化企业结合,成为代养户,赚取代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