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畜牧家禽网 [ 请登录 ] [ 免费注册 ]
首页 | 郑重申明 | VIP服务 | 加入收藏 | 网址导航 | 农业网

畜牧家禽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酒泉阿克塞县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酒泉阿克塞县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4/7/11 8:54:00 来源: 甘肃经济日报 阅读数:

  【导语·中国畜禽网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提出了“山上减畜增草、山下扩群增畜、城市加工交易”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将全县955万亩草场按牲畜承包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群众生产建设的积极性,并发展设施蔬菜,彻底解决了本地长期以来蔬菜靠外调用的历史,填补了农业生产空白。

  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是一个传统的纯牧业县,畜牧业不仅是自治县的基础产业,也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草场超载过度放牧,草原出现了退化,危及牧民的生存。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阿克塞县提出了“山上减畜增草、山下扩群增畜、城市加工交易”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牧场上班城里生活

  6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大、小苏干湖附近的海子草原,蓝天白云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原,羊群在绿茵茵的草场上啃食着美味。在前往阿勒腾乡阿合塔村的路上,不时惊起各种飞鸟,让人意外的是路上碰到两只黑顶鹤,它们并不惊慌,迈着优雅的步子觅食。在海子草里,牧民用铁丝网将自家的草场围起来,羊群赶进草场里,自己可以高枕无忧。

  走进阿合塔村,正赶上一户牧民家里剪羊毛,全村人都来帮忙。据了解,仅羊毛一项就能收入七八千元。叶斯木汉是这里的老村主任,他介绍道,牧民还保留着相互帮忙剪羊毛的好风俗。该村有30户牧民,养羊1.5万只,还有养牛、养马的,户均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他家四口人,有1.8万亩草场,300只羊,年收入在17万元,加上国家每年发的草原补奖资金,年收入在23万元左右。

  2011年,阿克塞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全省领先。2013年,该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700元,实现了年均增长15%的倍增计划。其中牧民收入20100元,同比增长21%。

  对于长期在阿尔金山一带游牧的哈萨克族来说,祖祖辈辈生活在马背上,一年四季要转场,四处为家,能在县城定居,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几年前叶斯木汉就在县城买了一套130平米的楼房定居。

  为了引导牧民定居,阿克塞县把农牧民定居与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建成牧民住宅594套,户均住房面积达120平方米,同时还建成廉租住房122套,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使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了一体化。目前,全县90%的农牧民搬迁至新县城定居,他们都过上了牧场上班、城里生活的小康生活。

  山上减畜山下增畜战略

  阿克塞县草场总面积164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以上。1984年,该县全面推行“草畜”双包生产责任制,将全县955万亩草场按牲畜承包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群众生产建设的积极性。牲畜数量由少到多,出现了草场超载过度放牧。调查显示,全县平均产草量27千克/亩,理论载畜量20万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达22万个羊单位,超载率为12%。在干旱气候、超载过牧、鼠虫危害等因素的影响下,全县90%以上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保护草场生态刻不容缓。县委书记黄从光说,近年来,县上按照“山上减畜增草、山下扩群增畜、城市加工交易”的发展模式,鼓励发展以奶牛、肉羊、家禽为主的设施养殖,大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为了实现山上减畜增草,该县积极争取了育草基金项目、牧区开发示范项目、退牧还草项目等一批国家重大项目,为草原基础建设提供了条件。草原围栏从无到有,十年间累计投资两亿多元,围栏1200万亩,补播改良76万亩,建成人工饲草基地1万亩,一些条件较好的草原还实现了划区轮牧。目前,全县人工种植优质多年生草地2.3万亩,一年生人工草地0.6万亩,每年生产优质牧草2450万公斤。

  67岁的牧民库勒达尔的草场在海子草原,他目睹了海子草原生态恢复的过程。她说,他们家原来有1200只羊,现在已经减少到了700只,但是收入没有减少,政府每年给他们发放草原补奖资金6万元。

  阿克塞县县长银雁介绍说,自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启动实施以来,为全县1046户农牧民累计发放草原补奖资金8709万元,确定全县禁牧面积480万亩,完成减畜任务2.485万个羊单位。

  在山上减畜增草的同时,山下扩群增畜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红柳湾设施养殖小区里,养殖户马玉国说,以前放牧没有固定场所,一年四季要转场成本太高,现在有固定的养殖小区了,可以多养羊。他家一年出栏羊1200只,加上收羊毛的收入,年收入50万元左右。

  现代农业崭露头角

  今年3月,让阿克塞县老百姓自豪的是吃上了本地种的西瓜,垄断本地市场多年的新疆西瓜被本地西瓜挤出了市场。

  农业是阿克塞县的短板,以前老百姓吃的蔬菜全靠外调,价高也不新鲜。记者来到了栽培出西瓜的红柳湾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只见园区两旁是一字排开的日光温室,足有1公里长。来自靖远的菜农李常学带着家人在这里承包了9个日光温室种植蔬菜。“这里一个大棚的投资在26万元,我们每年只付2000元的租金。”李常学说,这就等于自己只是带着技术来这里种菜,一个大棚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

  在这里不仅有外地来的蔬菜种植专业户,还有当地牧民,巴海就是其中一位。2011年,巴海“弃牧从耕”,告别了放牧生活,来到了红柳湾镇,当了一位“菜农”。如今,他拥有两座日光温室。“刚开始我不会种菜,全靠县上的农技人员手把手来教,如今我已经掌握了种菜的基本技术。戈壁滩上土层很薄,所以我们采用的是无土栽培。”巴海熟练地翻看着茄子的秧苗。从牧民变成菜农,巴海的这个“华丽转身”,是阿克塞县农业结构调整的见证者。

  黄从光介绍说,阿克塞县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县,单一的牧业结构制约着牧民收入的增加。近年来,围绕“做精一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

  2010年起,该县累计投入4157万元,建设红柳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高标准戈壁石砌墙设施温室126座,发展设施蔬菜,将农业生产由单一的以农补牧、以牧促农,逐步向高效、特色现代农业转变,彻底解决了本地长期以来蔬菜靠外调用的历史,填补了农业生产空白。

畜牧家禽网编辑:agronetshenqi

首页 打印 字体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畜牧家禽网(Agroxq.com)”,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畜牧家禽网”(Agroxq.com)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