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网 时间:2014/8/19 9:12:00 来源:中国畜牧网 阅读数:
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刚满30岁的唐运喜性格开朗,十分健谈。说起他创办益达山羊品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经历,一下子就拉开了他的“话匣子”。
2003年,19岁的唐运喜第一次走出大瑶山,和村里面的年轻人一样,带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到广东东莞打工。唐运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到一家服装厂做“小裁缝”。
唐运喜笑着说:“一直以来,都认为做衣服是女人该做的事,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学着做衣服,更没有想到做了2年多的裁缝。”他从裁衣、上袖等工种学起,很快就掌握了制衣的技能,可以熟练地缝制好一件衣服,并且质量“顶呱呱”。
掌握了“裁缝”这项技能后,唐运喜觉得自己应该多学一些谋生手段,在朋友的鼓励下,“跳槽”到一家制鞋企业当起学徒工,学习皮鞋制作技术,“皮鞋匠”一干又是2年多。
在广东打工近5年时间里,唐运喜利用工余时间完成了大专课程,拿到大专文凭。
2007年,在与朋友闲聊的时候,朋友说起这么多年猪肉价格时高时低,而牛羊肉价格“坚挺向上”的话,令他深思。他想起自小家里就散养的黑山羊,觉得如果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办一个黑山羊养殖场就可以给自己打工了。
他和一位工友讲了自己的想法,工友建议他到山东省嘉祥县学习波尔山羊的规模化养殖技术和市场营销手段。2008年初,他辞掉东莞的工作,到嘉祥县“拜师学艺”。
到了嘉祥后,为了学到养殖技术,他不讲工钱、不讲待遇,只要给进养殖场学习饲养技术,不管做什么都行。于是,他当了义务“放羊娃”,在实践中“偷艺”。他不怕苦累,从清理羊圈做起,慢慢学会了山羊疾病防治、山羊配种、幼羊饲养及养殖场管理、市场营销等“技术”。2008年底,已经把波尔山羊养殖技术“尽收囊中”的唐运喜开始了广东“融资之旅”。
要开办一家养殖场,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而存折上只有零花钱的唐运喜只好重返广东,和舅舅一起承包了在大山里埋设电线杆、架设电缆线的工程。为了完成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原始积累”,他既是承包者,又是搬运工,每天奔波在大山之间,将一根根重达1吨的水泥电线杆由山底搬运到半山腰,还要挖坑、埋杆,经常是早晨顶着星星出门,晚上踏着星星归来,虽然辛苦,但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苦且快乐着。
2009年年底,工程全部完工后,他赚得了人生*的一笔“工钱”30万元后,返回了老家地苏,与玉林的朋友莫百南一起商量建黑山羊养殖场的事宜。两人一拍即合,他的梦想终于有了变为现实的可能。
2010年,唐运喜成立了山羊品改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更多的群众组织起来,一起抱团养殖黑山羊,共同富裕。
唐运喜的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种羊给贫困户发展山羊养殖,产生利润后三七分成,农户占大头。同时免费调配种羊、免费技术指导、免费疾病防治,统一产品销售,实施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使加入合作社的养羊户吃准了“定心丸”。
经过几年的发展,唐运喜的合作社已经建有9栋2600平方米的羊舍,饲料加工场地1000平方米,培训综合大楼1000平方米,有社员174户,存栏山羊15000多只,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青年回乡创业致富的示范点之一,2013年成为自治区科技厅认定的广西山羊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通过示范,为都安县山羊生态养殖项目提供了成功样板和科技支撑。
唐运喜说,他要让更多的人知道都安的黑山羊,也会倾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山羊,并且努力把都安的黑山羊打造成全国有名的优良品种。目前,已经有近万只优良种羊等待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选购。